腾讯频道 - 哲学 - 建议大家少看哲学、心理学以及思政类书!
首先,这只...
建议大家少看哲学、心理学以及思政类书! 首先,这只是我个人愚见,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我是个考研失败的思政马理论专业的考生,如果问我考研带来了什么,我毫不避讳的说,思想的高层次升华和身体的深层次摧残。 1、我专业是经济学一类的商学专业,我跨考接触了这个专业,在这一年里,我看了很多的思政书记,党政相关的书籍,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相关的书籍以及哲学等。例如《国富论》、《资本论》等。以我之前的能力是看不明白的,后来多次看,多次悟就有了很多见解,思想和格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好的一方面,看各种文学书更快进入状态,更快了解内容,把握作者行文的脉搏和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但是我又置身事外,有共情能力,但更多的是辩证思维在支配我思考内容。 2、书看的多,见识就多,心境不同,但是一身筋骨撑不起如此波澜躁动的心,也承载不了我的见识,现实不会因为我的格局和知识而改变,但是我却因为有了这个知识和见识痛苦难过。当什么都清楚,却什么又都改变不了的那种无力感和爆裂感迎面扑来的时候,心是煎熬的,这让我想起来10年前的《我叫刘小样》的纪录片,正如她说的那样“我宁可痛苦,也不肯麻木”。 3、有了这些思想的渗入升华,反思总结,最终会觉得自己和大家格格不入,这又让我想起来了曾国藩说的,“与光同尘”也想起了王阳明说的“知道不等于知道,做到才是知道,知行合一”。但其实投入实践中,才狠狠的认识到,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和何等平凡,平凡到不值一提,我们又何等伟大,宇宙间万里挑一,但是无论是平凡造就伟大,还是伟大彰显平凡,我们都只能提升自己,无法改变她人。 4、因为思想意识不同,交流的方式以及见解不同,我越来越像稻盛和夫说的那样:一定要做一个没有情绪的人。万物皆在我心中,但我有选择的保留了部分。因为精神的痛苦,读书在思考,思考在读书,循环往复,其实书读的多的人真的很少快乐,因为见识广了,快乐的点就高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越品越对。 5、很多人说读书了,是格局、是认知、是心智的成熟和历练,能从别人一生呕心沥血而做的作品中学会什么。但我们在随着思想的构造组合在构造在重组,最后我们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思维的多变,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往往也就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瞻前顾后,没有闯劲的年轻人。明了智,但对于我们爱的人被困在我们逃离的故乡,想做的事因现实而一直搁置的破碎感,选择了孤独。精神看似立着却又没立。
2024-08-06
浏览145
登录后评论
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