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子弹的诞生 ——56式7.62mm步枪 【弹壳的制造1】
【弹壳的制造】 弹壳是枪弹上最重要的零件,它用于盛装发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气体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 【选料】国内目前制造的56式步枪普通弹弹壳材料分为:<覆铜钢> <深冲优质碳素钢的两种>,早期则和国外一样采用黄铜材料。国产56弹壳由黄铜改为覆铜钢和涂漆钢制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铜资源缺乏的国度是有战略意义的,不仅节约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战时进口铜料中断的潜在风险。国内在加工工艺上也有显著改进,如目前钢弹壳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引伸加工中间不退火,一次加工率超过85%,弹壳引伸次数减少70%以上;设备也由以前的单工位、单冲头、低转数改为目前的多工位、多冲头、高转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毛坯的改进也明显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对降低成本效果非常明显。 国内目前采用的由两种不同材料生产弹壳的工艺路线如图12和13所示,图12采用覆铜钢板,图13采用深冲优质碳素钢棒。图中可以看出前者生产工艺要简单一些,但是覆铜钢价格相对较贵,且都为板材,利用率比较低,不仅仍需消耗铜,而且很难回收再利用。采用深冲优质碳素钢棒材料的生产工艺虽复杂,且对模具和机床的要求比较高,但不用铜,材料廉价且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更适合国情。
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两种工艺路线除了加工成钢盂之前的工序相异外,其余大多一致。其差别是碳素钢材料在引伸前要多一道磷化和皂化工艺,这主要是因为其毛坯上没有象覆铜钢上的铜层那样的加工润滑面。国内生产56式覆铜钢弹壳时,一般采用7冲下料冲盂模加工钢盂,下料和冲盂在一台机床和一个冲程中完成,且由于是多冲头,生产率较高。而采用碳素钢棒料加工钢孟稍微复杂一些,一般是先用冲床把棒料冷剪成小段圆柱状毛坯,再将两端墩平,经过退火和磷化、皂化后,送到封闭模具内,通过挤压工艺加工成钢盂。由于其变形量大,加工力和温度较高,对模具的要求也很高。在弹壳生产中基本上都采用反挤压法来制造钢盂,优点是挤压力小,成型精度好。加工成钢盂后,两种生产路线下一步的加工都是引伸,相同的是都要退火一次,但覆铜钢钢盂引伸后表面不需特殊处理,而碳素钢钢盂则需要进行表面磷化、皂化,但也有厂家不经处理直接进行二引。由于国内在弹壳引伸加工中广泛采用我国特有的多模引伸技术,所以一次的加工变形量大,象56式弹壳只需引伸2次即可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和壁厚。经过引伸加工的钢盂口部一般不很平整,且高度比较高,一般要把口部多余的一部分除去,方法通常有挤口和切口两种。挤口一般用在大口径弹壳上,而56式弹壳口部较薄,适用切口法除去口部余量。切口一般是在切口机上完成的,目前已经有可以同时切4个零件的切口机,生产效率很高。切完口的弹壳毛坯还要进行打凹和平底,前者初步形成底火室、火台及底火室口部圆角,后者最终形成底火室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保证一定的精度,同时还要在弹壳底面压上相应的厂号、年份等标记。由于弹壳底部要有较高强度以承受发射时的各种力量,打凹与平底后该部位一般不再退火。冲传火孔为单独工序,一般由专用的冲传火孔模和冲头完成,其中冲头头部为两个细小的冲针,以便在火台旁冲出对称的两个传火孔,以提高发火率。接下来将进入收口工序。两种材料的弹壳收口前都须经过烧口,即对引伸加工过的钢盂口部进行退火,在收口时可以减小变形力,防止产生裂纹。56式弹壳收口采取“拉口”的方法,收口后要进行表面处理,防止润滑液使底火室内生锈。下道工序为齐口和车底,齐口是去除壳口多余部分,保证弹壳总长,车底是车出拉壳钩槽,两者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分别由齐口刀和车底成形刀车削而成。经过齐口、车底的弹壳其尺寸已满足图纸要求,至此弹壳的机械加工全部完成。
【下一工序为校量】,这也是弹壳生产中重要的一道关口,对弹壳重要尺寸一般要进行100%校量,剔除不合格品,对于可修复的超差品,经返工、检验合格后与同批弹壳发往下道工序。56式弹壳采用递进式校量机校量,可通过机械放大的原理对弹壳长短、底缘直径、火台深度、底火室直径、底缘厚薄、口部直径和全形大小等9个尺寸依次进行校量。合格弹壳还需要一道光电检孔的工序,目的是剔除没有传火孔或传火孔堵塞的弹壳。对校量合格者,如果是覆铜钢弹壳,还要对弹壳拉壳钩槽进行磷化和涂漆,如果是钢弹壳,则在磷化后进行电泳涂漆。完成以后即进入外观检选工序,与弹头检选操作和方法一致,也是通过检选机带动,然后手工检选。至此弹壳的全部加工方告结束,但还要对弹壳的各个方面尺寸和射击性能进行全面抽验,如果发现问题,则需加倍复验,验收合格的弹壳才可转入成弹的装配。经过这样复杂的生产过程后,仅仅得到了合格的弹头和弹壳,下面才能进行全弹的装配,绝不象《战争之王》开头所表现的那样,只经过简单的几步就形成了一颗成品枪弹。
 
2024-10-06
浏览1028
弹药部分
登录后评论
评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