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频道主
低分段规划
首发时间:2024-01-12 22:00
#中高分段也不要跳过!
不同分数段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侧重:
低分段,侧重于知识点,需要快速学完知识,尽快进入能做题的流程,采取的双科目循环的策略;
中分段,侧重于知识的应用,重点在于中档题训练,目的是为了搭建中档题知识体系,使用ABCD刷题法进阶版;
高分段,训练知识点快速定位能力,透视和拆解难题变成多个中档题的能力,使用地毯刷题法快速过题。
470分以下的同学,或者说有科目的分数在60%以下的,有掰脚科目的同学,留下来看完这个部分。
虽然这个部分是有针对性的,但我也非常建议中高分段的同学,看完。
因为低分段的同学,各科目知识点的漏洞都很大,所以做套卷的意义不大。
试卷只是查漏和检测的手段,平时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做题节奏和速度提高,在我们到处都是漏洞的情况,大部分科目知识点都没有完全学会学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试卷训练的时间压缩到总学习时间的10%以下。
量化的情况就是,最后一百天前期,我建议大家把试卷训练压缩到2周一练;
同时,因为学校几乎就能够保证2周一练,你就在学校组织的考试里面练习就可以了,在你平时的自主时间里面,套卷想都不要想,碰都不要碰。
如果说,你们学校已经开始全面进入考试阶段,以考代学了,可能我的建议会更激进一点:
我建议你可以在保障专注和效率的情况下,放弃一些考试;
或者说,大家可以申请晚自习的时间,回家听网课进行知识的快速学习;
这里说一下我的态度,我强烈不建议完全自学,因为根据我的经验90%的人最后都会失败,但是我觉得为了保证更多的自主时间,在一定的紧迫感情况下,申请晚自习自学算是很好的折中方案。
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要保障自主时间再5个小时以上,才能够有大幅提分的可能;
因为最后阶段,在你知识点薄弱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处于完全掉队的状况,任何安排都是跟你的基础情况背道而驰的。
两个事实:
在这个分数段里面,你们肯定会有1-2个掰脚的科目,甚至400多分的同学会有3-4科的知识点都没怎么掌握;
你们必须先清楚一个事实:不会做题,频繁遇挫,就是在你们熟悉知识点的过程中会频繁出现的。
你需要先接受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平常的情况,意料之内的情况,你的情绪和心态才能避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内耗,他们是正常的,所以遇到他们的时候,你应该保证情绪的平和。
而另一个现实是:对于大部分理科类强逻辑的科目,就算你花了很多时间把知识点学完,完成了知识点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你依旧还是不会做题,因为你没有掌握知识点的应用,你需要大量见题看答案分析答案才能做题拿分;你花了很多时间,看似掌握了很多东西,但是还是不提分,这是你提分的必经之路,也是你需要面对的现实。
所以,我们的策略就已经出来了:双科目循环法。
1,快速补缺,对部分科目的大量的时间倾斜,快速地完成从知识点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
2,快速进入做题提分的状态,看到分数的变化和增长,尤其是在一些强逻辑的科目,可以考虑先定位题目和知识点,再回来整体学习。
3,科目选择里面,尽量先选择确定性高的,逻辑链条短的,提分快且稳定的科目,制造反馈。
方法:双科目循环法。
如果你有2个弱势科目,你需要的是30天的时间完成两个科目的快速突破。
一个弱势科目15天的时间,依次类推。
在你完成了所有科目的基础知识铺垫后,自动进入到中高分段的规划。
进行题型快速训练,查漏补缺的操作。
原理:一段时间高强度学习1-2个科目,高频的复习和复盘对应的内容。
保证记忆效率和听课的效率,减少在科目转换损耗精力,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我们的决策成本和不必要的内耗。
为什么只学两个科目?
极端才能提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学习的肌肉记忆;
只有把学习固化成了习惯,那些其他不必要的烦恼和欲望才会被大脑清空;
每天早上起来做什么学什么,自习课上看什么书做什么题,只有你足够的精简你才能够做最大程度的纯粹,养成固定的习惯,减少学习启动的意志对抗。
为什么不能更极端,只学一个科目?
因为,一个科目不稳定性太大了。
如果说考试中,这个科目的题目突然变难;
同时,因为我们前面猛学这个科目,沉没成本很大,反倒会加重考试心态的负担;
在考试中过分的焦虑和紧张,会影响考试的发挥。
以及,两个科目是最方便记忆效率最大化的。
建议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是,一天的自主时间一分为二,两个科目平分。
记忆效率高的原因?
脑子里面只输入输出两类知识点,对应的神经元就会越来越活跃。
活跃也就是意味着吸收内化知识的效率会很高;
因为我们需要避免对某个区域的过度刺激,导致神经元产生疲劳,所以我们选择是两个科目,对应大脑神经元的不同区域,能够更好的平衡疲劳和兴奋;
再次强调,对你们来说,极端才能提分。
为什么?
因为,你们成绩差的原因,自己心里面最清楚。
不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是没有好的规划,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拖延,都是因为学不下去,都是因为老是被别的东西分心;
你这一次,最后一百天就是要避免这些东西出现占据你大脑的思考,用极端的肌肉记忆用学习把脑子给填满;
甚至看起来要足够决绝,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相信,我能够提分;
关于双科目循环如何操作?
第一步,选什么?
确定科目的学习。
两个角度:
客观上,要选确定性强的科目,要选逻辑链条短的科目,要选只要你努力就一定可以提分的科目。
你必须能够明确的相信和回答,这个东西做了我一定可以提分。
比如说,英语的核心就是单词,你看懂单词看懂他在说什么,就能够选对答案,就能够提分;
又比如说,生物的核心就是大部分背诵的基础,一些固定的知识点,除了遗传意外,大部分内容逻辑性没有那么强,你看完了背完书,做完题目就可以提分;
又比如说,政治科目背完了书上的知识点,背完了答题模板,分数就可以上升。
做完了,就能提分。
凭什么不做?
有什么理由不做?
如果这样的科目掰脚,就选学它们。
提分确定性排序:
主三科:英语>语文>数学
理科:生物>化学>物理
文科:政治>历史>历史
主观上我们的厌恶程度,也是我们重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说你是一个理科思维型的人,逻辑思维更强一点,脑子转得更快一点,你可能就更讨厌英语生物政治这一类需要大量铺垫知识点的科目,对记忆和背诵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你是一个文科思维型的人,共情能力更强一点,记忆力更好一些,你可能在数学物理地理这种逻辑要求强的科目就不擅长一些。
综合这个两个因素,选你两科你比较差的,同时又有很大提分潜力的,进行集中突破;
这里我还是想说一下,在你各个科目都弱势的情况,如果你对这几个科目没有绝对的信心,之前没有明显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远离物理、数学、地理这几个科目。
这几个科目里面,物理是最难的,因为它的逻辑链条是最长的。
什么意思?
在科目的角度上来看,后面章节的学习需要前面的基础。
比如说,你想把后面的磁学电学学好,你就必须要把前面的受力分析搞明白,前面运动学里面的东西,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弄清楚搞明白,甚至还需要你有一些几何知识为基础。
从题目的角度来看,要做这道题需要的前置知识比较多。
比如说某道动态平衡的力学题,你要想把它做出来,你需要知道矢量三角形,你需要知道力的合成与分清,你还需要知道受力分析的顺序,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各种力的特点。
而这里面,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的训练。
又比如说,像是化学你要想做对一道工业流程的题目。
你前面需要知道,物质和物质反应方程的配平,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知识点,还有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太强;
这种题目就是,你只要基础不扎实,这些题目没有训练到完全熟练掌握,这类题目题型对你来说就是异常困难。
建议大家双科的选择策略可以是:一主一副
比如说,英语和生物;语文和生物;
又或者,英语和政治;历史和数学;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很讨厌英语,或者很讨厌记忆背诵类的科目。
我想再次强调一点:如果你明确地知道一件事做了就能够提分,是明确的能提分,甚至是不用太多的方法逻辑的,搬砖就可以提分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做呢?
又有什么理由害怕呢?你应该兴奋才对。
这个世界上,完全确定的事情不多,而这里面每一件事,我们都应该再有机会抓住的时候,把他们做到极致。
要抓住确定性强的东西,你应该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做出判断:
逻辑链条断,确定性强,稳定性高。
在科目上的体现就是,你能够明确地回答,并且找到这个科目提分的思路,并且没有疑义:
英语怎么提分?
你都不用脑子想,就是单词加上语法;
你会背单词,背完单词之后加上一些语法基础,你就一定可以上110。
你用110的分数减掉现在的分数,如果有几十分的差距的话, 你想一想:
这个动力够不够,让你每天背两三个小时单词,去集中突破了?
百天的所有规划,就按照英语规划课里面路径走就可以了。
而这里的时间,本来是一百天,因为那个是常规各科目平衡的时间。
现在你们是有侧重的,精力侧重下你把原来的规划各个阶段都压缩到原来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英语在80以下,你不用有任何犹豫,干英语,背单词。
说实话,我不认为单词恐怖,我也觉得你们就应该承受背单词的痛苦。
英语没有捷径,不管任何规划,都绕不过单词。
语文怎么提分?
语文怎么提分?
就是基础知识+模板应用。
文言文的基础加上作文模板,小说文本模板。
如果你现在语文分数在85以下,10天的时间,把语文提到105,稳定到105。
如果你现在的分数是80分,10天25分的提分效率,应该比你做任何科目都要快。
花时间,把语文思维课规划听完,晚上听思维。
白天就做题应用,语文课直接放了,所有的时间都解决昨天思维的指向。
如果听的是作文模板,那就训练作文。
如果听的小说模板,那就训练小说。
同时10天的时间,你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时间,花在语文的题目训练上。
语文是完全可以刷起来的,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刷,不愿意去学。
最后,生物怎么提分?
就是背完所有知识点的部分,课本黑体字的部分。
配上专项的大题训练,提分的效率就很高,遗传部分看都不看。
如果你现在生物在60分以下,听完生物课的规划部分。
扫生物知识点,对着教材把黑体部分全部解决了。
如果你觉得麻烦,那就在我们的商城里面,买两本生物的知识清单。
上面把所有的核心内容,都标注出来了,对着背对着记忆。
背完一个章节,马上跟上做题输出。
以专项训练的方式,学完知识点做题。
最后,这些科目搞完了。
你会发现,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数理化。
怎么办呢?
用这样一套流程:
1,确定核心突破点。
2,带着目的看题,整理答案。
3,带着问题看网课,看参考书。
4,做题。
科目的逻辑链条长,但是我们可以找科目内逻辑链条短、前置知识少的。
也就是那些中低档题,简单题,先解决他们。
因为这些题目才是我们听完网课,学完知识点之后,可以做的能提分的,可以看到反馈的。
长网课,听下来效率肯定很低。
所以,我们需要确定问题,在网课中二倍速比对到问题的位置,重点解决。
或者如果说没有时间听网课的,大部分人看参考书走神,也是因为没有确定的问题。
这一次我们带着问题去听,看着问题去参考书里面比对。
效率就会很高。
最后,听完课程,看完参考书。
我们必须要再输出验证强化一下我们的知识。
得做题,听课不做题,几乎就没有意义了。
大家可以这么去平衡时间。
晚上听网课。
白天和自习时候自主时间,就用来做对应的题目。
最后,15天一个科目。
30天,双科目循环2科。
结束之后,大家就自动进入到中高分段的查漏补缺阶段。
这个部分看完,就可以看看下一部分。
还有一个点,双科目循环之后,其他科目怎么平衡的问题?
建议大家把自主时间的80%都花在该科目上。
另外百分之20的时间,完成能完成的,完不成就放弃。
其他大部分科目的作业,能够课上跟着老师做就跟着老师做。
“依旧,在这里,你们也要做到比老师更快才行。”
如果说,我们能够争取到该科目的自主权。
就按照我们群里面说的,那个谈判模板,成功率应该不小。
对应的科目,我们就学对应的内容。
为了保证有针对性的高效,我们听每个规划课的时候,都需要确定出来三个优先级最高的目标。
上课的时候,就看对应的参考书,就做对应的题目。
保证其他科目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推进。
后续我们查漏补缺的压力会小很多。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1-16
浏览419
高考永动机😇
登录后评论
3
评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