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の碎碎念:《说谎游戏》精读再评
之前在25年2月刊详评中提到了这篇我没看懂,现在看懂了,就单独拎出来讲讲。 
评分不作改变,维持6.1分。 
这篇文章呢主要就是讲了无线脑控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于世界的影响第一层是这个技术被应用于医疗的可能性。另一层则是,人们是愿意沉沦在虚拟之中?还是面对现实,直面未来,成为“静默者”? 
说实话,这后者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最后反抗者几乎全部倒戈投入虚拟世界,不出意外,很老套。 
角色塑造是不完整的,许多角色的塑造是割裂性质的,比如“阿依慕”,一方面要体现她的自我麻痹性质,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某种意义上的反抗。 
其实从操作难度来讲,这个写作难度是很大的,但是作者依然选择去尝试,勇气可嘉,但很显然,没有打磨好,导致人物塑造是扁平化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文中其他人物的塑造更是完全扁平化的工具人,基本上可以确定这篇文章是完全意义上的“点子文”。 
 
但是真正最糟糕的地方还不在这里,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想必各位读者都注意到了,文章在中间出现了“说谎游戏第X轮”,每一轮都有相似却不尽相同的故事。 
倘若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读者,我肯定会给它打差评,因为这些故事要推理概括出总结性的推论一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文章的最后作者也没有完全点明他们到底是在“作家”的脑内,还是在“脑控霸权”的围剿之下。导致这类读者看文章的时候思路事实上是模糊不清的,最后的结果就是看不懂。 
倘若我是一个有耐心的读者,那么我当然会试图分析这些内容并且尝试看懂它。这里就可以为没看懂的各位稍微解读一下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或者说他想要表达什么了,下面是个人的理解,欢迎评论区补充: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谎言”都是发生过的,但是大多数都是在“脑控”的条件下,所以非真非假,为“说谎游戏”。 
这样是不是就看得明白多了? 
但其实我说的东西文章完全没有就是瞎推的,大家酌情理解。 
而最终的责任,就一定是作者了,他一定觉得这种在主线里面插各种各样的小故事然后不给答案的感觉很酷吧,尽管大多数谜底我给你揭开了,但,诶嘿,最后他们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的谜底,就不告诉你,是在那个中年作家脑子里面,还是真的被脑控了。这就只有作者知道了。 
反正就是很迷,令人迷惑。 
综合以上,最后读者的结论就是,看不懂。 
于是就有了这篇长篇大论的吐槽。 
且就当做碎碎念。欢迎评论区友善讨论。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弦穹 
25.2.26 22:44 
2025-02-26
浏览788
评稿
登录后评论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