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共斗的评价
这场“東大紛爭”(平假名為:とうだいふんそう),包括随之兴起的发生在全国的“全共斗”、“全学联”运动,都未最终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仅仅是场“学生运动”。虽然亦有下层民众的参与,但是主体参与者仍然是“学生”。而且,参与者们的意识形态,也是形形色色,有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者,有的是民族主义者(反对美驻军,反对安保条约),有的是左翼激进主义者,还有的是存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但是更多的是,这个年龄阶段青春期苦闷与彷徨失意者,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高度物质文明不不正常高速发展情况下,找不着方向的苦闷大学生,就连这次参与者之一,后来成为“赤军”首领的重信房子也坦言:“我们当时的活动有些盲目”、整体斗争的正义性,并没有疑义,问题是整个事件的过程,毫无组织性、统一性,各自为政,各自战斗,而且更为要命的是,派系的斗争(也就是窝里斗)的情况十分严重。那些真正勇敢的勇士们在于警察的正面冲突中不幸牺牲。而多数“凑热闹的”的人,却在事后,安于资本主义的“文明”与“享受”。事实上,其中相当多的参与者,只是“凑热闹”趁乱享受青春与性。这不得不令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