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运营助手
管理员
于谦——狂澜中屹立的英雄 

1457年,为大明朝续命200年的大功臣于谦被斩首示众,行刑后,砍他的刽子手觉得对不起他,举刀自刎,去于家抄家的锦衣卫,看着搜出来的20两银子,个个泣不成声。
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杭州的一官宦世家生了一名男婴,取名于谦。
于谦从小就天资聪颖,且崇拜文天祥,立志要做一为国为民的人。
时光流转,大明朝在1449年,迎来了一个国运的拐点。
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20万大军,与瓦剌大军在土木堡一战。
愚蠢的王振以为20万大军,绝对包抄瓦剌的两三万人。
不料,结果却是全军覆没,加朱祁镇被俘。
瓦剌军头领也先用朱祁镇为质,直接向明朝吆喝,开城门送财宝,否则朱祁镇就没好日子过。
国难当头,许多大臣建议南迁,至少还留下半壁江山,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个人就是于谦,他吼道:“主张南迁者当斩!”
但不南迁逃走的话,便只有一条路:打!面对瓦剌的强悍,加上20万折损京城已无兵力可挡,对方手里还有个皇帝,这仗太难打。
监国的朱祁钰火速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抗击瓦剌。
虽然于谦一直都是文官,但他坚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马上把南京,河南等地的备操军,全部集结到北京。
但也先手里有朱祁镇,对战时,明军很受掣肘。
于谦不想因此断送大明江山,他请奏皇太后,“社稷为重,君为轻。”马上立朱祁钰为皇帝。
接着,于谦安排兵力分散于九门,自己却换上盔甲去了最难守的德胜门,并下令全军,“如有丢失者,立斩!”,凡盔甲士兵不出城迎敌的立斩!大军出城门后,不许开城门,开者也立斩,誓死保卫北京城。
结果,双方对战5天,明军胜了,于谦为大明续命200年。
也先溃逃后派人求和,已经是皇帝朱祁钰不想迎回朱祁镇,还是于谦作保,朱祁镇才得以回了宫,被封为太上皇。
不料朱祁钰身体不好,迟迟没有儿子可立太子。
这时,一帮以石亨为首的佞臣却趁此机会搞事,再次拥立朱祁镇为皇帝。
佞臣们因于谦与自己政见不合,便诬陷于谦曾想立襄王的儿子,并怂恿朱祁镇必须杀了于谦。
朱祁镇下旨,斩于谦,并抄家。
当锦衣卫抄于家时,发现除了两件宫里御赐的东西外,全家就只搜出20两银子,作为一个二品大员,竟清廉至此,锦衣卫们个个流泪。
行刑那天,京城的百姓们,全都哭着喊着求情,可最后,于谦还是被杀,刽子手愧疚得拔刀自刎以死谢罪。
孙太后听说后,气得朱祁镇,“昏君!谁杀他都能理解,唯独你不能!”
之后,孙太后更是绝食来抵抗。
于谦死前又念了一次《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4-24
浏览2589
历史文化
登录后评论
6
评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