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扫地僧
频道主
NFC支付再起波澜
移动支付网消息:NFC支付是否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最近,苹果、支付宝等机构均推出了NFC支付相关产品,引发了支付行业对NFC支付发展的再次憧憬。叠加近期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对来华支付、卡基市场建设的重视,使得许多行业人认为,NFC支付与二维码支付的市场竞争仍然值得期待。
苹果NFC支付的想象空间
苹果在6月11日的WWDC24大会上发布了“Tap to Cash”,这是一种无需共享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两个手机碰一下就可以完成付款的支付交互方式,其中的核心通讯技术便是NFC。
NFC拥有三大模式,分别是读写、点对点通信和卡模拟。从技术实现来看,Tap to Cash很可能是点对点通信,实现两个手机之间的转账。
当然,也可能是卡模拟模式。Apple Pay推出时便将手机模拟成卡,而在2022年苹果开始推广基于NFC支付的手机POS产品,即将手机模拟成一台POS机,实现对非接卡的收款。Tap to Cash需要明确交易是模拟一次POS收单,还是P2P通信转账。毕竟一笔交易是转账还是收单,有着很多规则和监管差异。具体要看Tap to Cash正式上线时,官方的解释。
从体验来看,需要看Tap to Cash在收款之前的前置操作如何,两台手机相碰时,谁是支付方,谁是收款方,操作便捷度如何,这都会影响产品的普及度。
而从国内支付产业视角来看,这产品属于是“脱裤子放屁”,即然已经掏出了手机,为什么不能扫码支付?而对于银行卡支付较为普及的欧美国家来说,这一产品可能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是,欧美等成熟的卡基支付市场,都在向Apple Pay等卡基支付电子钱包靠拢。市场机构预测,到2027年欧洲的电商支付中,有40%将通过数字钱包完成支付,线下支付也将从2024年的13%增长到2027年的27%。
另一方面是,欧美也的确缺乏基于线下支付场景的P2P支付方式,PayPal虽然线上支付占比较高,但囿于银行卡支付规则,难也冲击线下支付市场。2012年,Square(现“Block”)手机刷卡器的兴起,也是为了满足小微商户的银行卡收款需求。所以Tap to Cash的出现,可能对Square传统业务会有一定冲击。当然,Square更名为Block后,开始重注加密货币支付,可能马库斯(Block CEO)并不在乎这些。
对于二维码支付已经足够成熟的国内市场,Tap to Cash可能难起大的波澜。而支付宝发布的NFC支付产品,或许也会是类似的命运。
支付宝仍是账基支付
在支付创新尝试方面,支付宝绝对是中国支付产业的领航者。近期,有读者陆续向移动支付网反馈,支付宝正在尝试一种新的NFC支付方式,上海等地陆续有商家开始铺设拥有NFC支付功能的设备。
在支付过程中,用户需要保持手机亮屏并打开NFC功能,触碰支付宝NFC支付设备,弹出支付宝App,进行资金和身份确认之后,完成支付。
从技术实现上,支付宝并没有将手机通过NFC模拟成一张卡,而是采取读取的功能,让手机识别商户信息,进而完成支付。最终通过App完成支付的方式,意味着支付宝NFC支付的底层逻辑,与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并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是基于支付宝账户的账基支付,改变的只是前端交互方式。
这样的技术实现方式,对于支付宝来说算是扬长避短了。
一方面它可以降低支付宝的开发难度,普适性较强,卡模拟虽然体验更好,但需要与不同手机厂商适配,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支付宝并没有执着于NFC的离线支付优点,而是发挥自身的App后端风控优势,可以降低很多风险。毕竟,相对于二维码,NFC的仿冒难度和安全等级都较高,二维码支付的风险支付宝尚能够搞定,又何况NFC。
很多人关注点在支付宝的NFC支付创新能否获得市场认可,笔者认为,这只是支付宝在支付方式上的补充,并不能在国内获得比较广泛的推广。
首先二维码支付方式低成本、便捷优势明显。二维码的低成本优势,NFC难以匹敌。而且小微商户可以自己打印二维码进行支付受理,NFC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辅助完成支付受理。
其次是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养成。虽然说用户二维码支付的习惯,本身就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合力促成的,但彼时也是进行了大量的营销补贴,市场教育成本巨大。再改变一次用户的支付习惯,恐怕支付巨头也比较困难。
最后是本身的支付体验提升可能并不大。支付宝NFC支付在业内传播时,许多人也认为是“脱裤子放屁”的微创新。支付宝NFC支付需要亮屏、触碰、App完成支付,相对于二维码支付模式,只是省略了寻找App、对准二维码的时间。在此之前,华为也推出了“智感支付”应用,快速识别二维码,提升支付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支付宝推出此产品是为了符合人民银行对卡基市场建设要求。今年3月,人民银行在上海召开“加强卡基市场建设 完善卡基生态”座谈会,要求银行卡产业加强卡基市场建设,完善卡基产业生态。
但实际支付宝的NFC支付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卡基支付,最基本的区别是,传统NFC支付受理终端需要过银联的相关检测,而需要支持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种,则需要过EMV、PCI等认证,支付宝的NFC支付受理设备可能都不需要过这类检测。传统非接POS拥有一套完整的加解密标准,而支付宝的NFC支付可能更多是读取一段字符串或链接,甚至可能与二维码类似,字符串明文呈现。
当然,无论是苹果还是支付宝推出的新产品,对NFC支付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NFC支付波澜再起
在二维码支付兴起之前,NFC支付一直被认为是最普适的移动支付方式,但二维码支付最终在中国获得市场认可,NFC支付成为市场的补充。
彼时行业分析NFC支付不能胜任二维码支付的原因,大概是巨头的补贴、政策的包容审慎、NFC产业的繁琐、用户NFC手机的不够普及、商户受理设备不多等。
现在看来,其实很多问题当下已经解决,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已经支持NFC功能,卡基市场建设也已经开始备受重视,用户二维码支付习惯的扭转则可能成为了NFC支付尝试逆袭的最大阻力。
现在,在多方的推动下,NFC支付有可能迎来第二春。
某一线城市通卡公司工作人员向移动支付网透露,仅地铁场景来看,二维码支付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交易量,而卡、Pay等非接支付产品占据了剩下三分之一。而且手机Pay刷公交地铁的便捷,开始有越来越多用户认可。
支付习惯可以慢慢改变,苹果公司与支付宝的NFC产品也有着一定市场想象空间。
苹果Tap to Cash如果能够进入国内市场,与国内的银联、银行合作,可以弥补银行的P2P支付短板,拥有一定的逆袭二维码支付能力。
支付宝的NFC支付受理终端,如果能够形成账基支付标准,结合Alipay+的多钱包互联全球推广经验,也可能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特别是欧美习惯NFC支付的国家,这也不乏是一种打入传统支付市场的方式。毕竟,“固执”的欧美用户也在慢慢抛弃卡,向数字钱包靠拢。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6-14
浏览1167
资讯速递
登录后评论
6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