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
终于终于动笔了,迟到很久的《铃芽之旅》日文小说阅后的感受分享。 
 
 
去年年底日本海淘了原作小说,利用寒假把它看完了,翻译软件+生啃总算看完,然后写感想的话又拖了十几天才写完。 
 
 
简单介绍:《铃芽之旅》是由新海诚执导和编剧的动画电影,于2022年11月11日在日本上映,并于2023年3月2日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上映,将于2023年3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先总结,院线很值得期待,相信新海诚能拍出非常好看的效果。从内容来说,整体的故事风格和节奏还是非常像《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小小剧透),如果熟悉这两部电影的话,其实看到后面剧情不会那么让你感到惊讶或者是觉得意想不到。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剧情毫无吸引力,相反,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考一个很熟悉的导演拍出来的动画电影如何创作出新的剧情新的世界观,会非常吸引我。当你的思维一旦落入作品的剧情中,沉醉于作品本身,会发现很多精彩的地方——例如我阅读了小说,就惊叹于作品细致惊艳的文字描绘(不过多剧透),以及几个脑海中就能想象出的磅礴画面,和剧情矛盾发展到巅峰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可以说对于细节的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带有的独特风格,这部电影从新海诚自己执笔的小说中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同时也让我对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期待。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分享一些我认为拍电影很好看的经典文字片段 
例如开头 
1 
天空就如天气预报员小姐说的万里无云,有几只老鹰在高空得意地飞舞。我骑着脚踏车,顺着沿海的斜坡往下骑。制服的裙子彷佛在深呼吸般,被风吹得鼓起来。天空和大海都蓝到令人难以置信,堤防的绿色则显得非常鲜嫩,触及海平线的云朵彷佛刚出生般雪白。我忽然想到,在这种地方穿着制服骑脚踏车上学的我,应该很适合拍照上传社群网站吧。我脑中浮现这样的照片:背景是在朝阳下闪耀的古老港口城镇,前景斜坡上有个穿制服的身影在骑脚踏车;被海风吹拂的马尾绑在偏高的位置,粉红色脚踏车搭配以蓝色为背景的少女纤瘦(应该吧)剪影——真是太完美了,一定会得到很多赞吧......「喀!」此时我心中某个角落忽然变得僵硬。有一部分的内心冷冷地对自己说······ 
 
 
这段是故事开头大概几分钟的一段。 
 
 
2 
我看到山,看到海,看到各种形状的大楼、住家、工厂与商店,看到无人在走的笔直田间小径,以及远处缓慢移动的小卡车,到驾驶座上小小的身影。在呈现黄绿色波浪状的稻田旁边,有一座彷佛时代剧场景的木造小屋,山的斜面上有反射阳光的墓地,河边有正在遛狗的情侣。我望着这样的景色,感受到奇妙的惊奇,也想到自己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到那个地方。我几乎可以确定,自己永远不会进入那家便利商店,不会在那家家庭餐厅点餐,不会从那扇窗户眺望这边。我的身体过于渺小,而且人生当中的时间有限;在转瞬即逝的风景中的几乎所有地方,我都不会实际前往;而几乎所有人,都在永远不会与我产生关联的这样的风景中,过着他们的每一天对我来说,这是掺杂惊讶与寂寞、并带来感动的发现。 
 
 
这段发生在故事的第四天,新海诚的作品很多这种非常细致的景色描写,堪称写作和镜头的典范,而在叙事过程中,他又擅长把一些哲思融入镜头和故事,使得动漫电影并不显得肤浅幼稚,反而需要一些思考。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同时能有自己的思考,使人更切实的、深入地体会到美的存在。 
 
 
3 
我读原作时候,发现了很多小彩蛋,包括我非常喜欢的侧耳倾听,心之谷······,有非常多向宫崎骏先生致敬的地方,院线上映了不妨找找看。 
 
 
4 
再提提故事背景 
以下是新海诚的原话 
 
 
在我三十八岁的时候,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我自己并没有直接受灾,不过这起灾难在我四十多岁的岁月中,一直都像是乐曲中的持续低音。在制作动画、写小说、养育小孩的同时,我脑中一直挥之不去当时的感受。为什么?为什么是那个人受灾,不是我?这样就结束了吗?可以继续逃避成功吗?自己是不是装作不知道?该怎么做?当时该做什么?—毫无止尽地想这些问题,曾几何时就成了和制作动画片同样的工作。在那之后,虽然也目睹过好几次几乎改变世界的瞬间,但是在自己心底一直播放的声音,似乎固定在2011年了。 
我现在也听着这个声音,写出这个故事。今后我大概也会一直想着同样的问题,想着这次一定要把故事说得更好、下次一定要让观众读者更喜欢,持续制作没什么太大改善(虽然我很努力要改善)的故事。 
这次的电影与小说,也希望各位能够喜欢 
 
 
下面放一些图片 
一些精彩片段
 
以及小说,买回来感觉是真的小,不过阅读感觉还行 
 
 
2023-02-21
浏览92
发言区·吐槽你的生活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