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四群)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一首需要大声读甚至大声唱的古诗,有人说这是最难超越千古无双的一首诗,也有人说这只是诗人喝醉后的“胡言乱语”。
本篇文章,让我们一口气读懂李白的《将进酒》。
壹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引荐,玄宗召李白入宫。“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令李白供奉翰林,写诗文以娱乐,陪侍左右。很快,李白在诗坛上的名气如日中天,与之结交的名流数不胜数,比如他就和贺知章、张旭等人一起并封为酒中八仙。酒饱之后,他躺在长安市上的酒肆神游天外,什么?天子派人呼我上船作诗?不去不去,臣可是酒中仙,就算你是皇帝老子,也别来沾边!
他多狂啊,在那个万人之上的面前。但我觉得杜甫老弟是看到了李白的本质的,他不说他的狂,他说的是“佯狂真可哀!”他的狂是面具,面具之下是什么?那个四十来岁,正值壮年的李白,那个跋山涉水,笑得太早的“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发现长安梦不过镜花水月一场:玄宗沉迷享受,李白成了供他消遣的文人。留着李白,就像留着一支装饰的羽毛,装饰玄宗的太平天下,夸饰他温柔乡里的美人。李白他不懂吗?他懂,所以他醉,他狂,他不想展示他的脆弱。他的面具之下,是现实的稀碎。
贰公元743年,玄宗赐金,放李白归去。“赐金放还”,听起来好像是莫大的荣耀,其实玄宗和李白两人心里都明白,不过是互相看不对付。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相遇,这次相遇,被闻一多先生比喻成太阳与月亮的相碰,明亮了一整个大唐。再加上一个高适,三人各怀大志,酒杯相碰,畅游甚欢。李白的酒是无限续杯的,喝完老杜、高适这场,另外一处又听见他发起酒疯,嚷起他的劝酒歌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铺垫了这么久,到了开席的时候了!今天我们不谈技巧,只谈感情。端起酒杯,谈一谈这首: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老规矩,从题目读开去。将,这里读作“qiang”而不是“jiang”,这个题目来自汉代乐府。Qiang,是“请求”的意思,这个意思可以追溯到《诗经》里面的《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我的情郎呀,请不要再翻我的墙来幽会,会让人说闲话的,或者是追溯到大家更熟悉的《氓》里面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不要生气呀,我们还是不要着急,约定秋天来明媒正娶。那李白这里的“请求”是什么呢?“将进酒”,请求你一起来喝酒呀!
你问我为什么要喝酒?李白站起来了,一手端着酒杯扶在你肩膀上,一手指向窗外又指回自己,他问你:“看见那从天而降的滔滔黄河了吗,他一去不回头啊,老子的青春也是啊,小鸟一样一去不返。这过往光阴不回头怎么办?去追吗?不可能!人生苦短,尽情快乐啊。诶呀诶呀,酒杯怎么空了呢。再添再添!”
场子热了,话也多了,牢骚也就收不住了。“我李太白是什么样一个人?天生之才,虽然现在不在朝廷之上,但是有朝一日,一定会重回舞台中央!”眼睛还在桌面朋友的杯子上巡逻,活捉了喝酒划水的两人,李白开始点名批评了,“岑夫子,丹丘生,你俩搁这养鱼呢?快喝快喝。让我再唱首歌为你们助助兴!”
“富贵排场不值得重视啊,让人快乐的是永远沉醉不醒。圣人、贤人早不知道被丢到历史的哪个犄角旮旯里了,你瞧瞧只有刘伶、陶渊明这些饮者世代留名,只有人家陈王曹植喝的好酒永远芬芳!”喝到高了,甚至记不起这次是谁做东来着,不过问题不大,“是谁都不要小气呀,换换换,把一切都换了美酒来尝,化解这愁啊!”
肆
李白好像真的喝醉了,前言不搭后语,或许这首诗,就是他醉后的记录。前面刚喝几杯的时候,还豪言千金散尽那都不是事儿,说到最后,却是流露出内心化不开的“万古愁”。这种酒也浇不透的东西,就是块垒,就是诗人“言之有物”里的那个“物”,那个中心。但是这是李白啊,他写的愁也不会让你down下去。就好像开头他虽然是化用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时候,但没有沉浸在乐府诗的伤时传统里,而是通过创造性地添上了“天上来”的大笔,使得磅礴的生命力,冲淡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伤。虽然是回到了中国诗论里强调的“哀而不伤”、那种不过分的状态,但由于《将进酒》里面全是李白自身狂野疏豪的气质,于是这首不被儒家思想规训,健康的、自然的劝酒歌,如开篇的黄河之水一样,滚滚而来,奔流而下。
可惜的是,写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喝酒又只是李白诗歌里的一部分。生活的苟且,才是常态。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玄宗去四川,走逃亡路线,太子李亨去灵武,走救亡路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李亨把握机遇,果断称帝,也就是肃宗,至于玄宗,就这么被退位了,那就当个太上皇吧。但尴尬的是,玄宗刚接受了宰相房琯的建议,把自己的儿子统统分封出去。于是另外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很是不服,开始招兵买马。大唐皇族“兄弟阋墙”的魔咒,终于还是没能逃过。
站在历史之中的李白,选择了站到李璘这边。或许因为李璘派他的谋士韦子春,前去庐山足足请了他三次。作为几乎是唯一一个加入永王阵营的著名诗人,李璘对李白可以说是尊敬至极,这也让李白觉得,他得投桃报李。
结果,肃宗的军队刚至,永王军便一触即溃。李璘败亡,李白也锒铛入狱。肃宗收复长安后,开始大规模审判战犯。当时舆论汹汹,都认为李白应该按律处死。李白在狱中写信向高适求救,可当时高适本就参与过讨伐李璘的战争,身份敏感,只能避嫌。只有真爱杜甫肯发声,他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最终,在崔涣、宋若思两位故人的帮助下,李白才免于一死。公元758年,五十八岁的老头被判流放夜郎。
但这次李白应该是在江上钓到了锦鲤。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就这么莫名其妙被赦免了,于是踏上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归途。
只是这位有如谪仙的诗人的生命,不曾想也同盛唐一起,走向枯萎。公元761年,李白投奔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李阳冰后来将之编为《草堂集》;赋《临终歌》后去世。
大唐一哥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甚至怪倒霉催的,但我们却很少在他的诗歌里读到失落与低沉。我们今天还是喜欢他,或许就是因为从李白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些闪耀着光辉的、甚至于到了极致的性格,比如骄傲、乐观、天真、浪漫,这些品格一直打动着我们,也许这就是盛唐的气质。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7-12
浏览858
登录后评论
18
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