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考研上岸浙江大学!她用行动证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刘薇薇,中共党员,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19级学生。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曾获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第九届“桃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刘薇薇敢于挑战、不畏艰难,她是一个具有极强自我驱动力的女生,也具有较好的审美水平。2023年,在兴趣的驱动下,刘薇薇决定从建筑学跨考设计学,并凭借自己的执着信念与不懈努力,以395分成功上岸浙江大学设计学专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刘薇薇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三跨”考研之路吧! 
生活—— 
兴趣与学习两不误 
 
 
刘薇薇从小对一切美的事物感兴趣,喜爱表达与共鸣。水粉画因为材料的特性,允许创作者自由地实验色彩与质感。这种自由度高的创造性活动能够调动注意力、利于情感表达,刘薇薇第一次接触到水粉画就热爱上了。她通过blibli、抖音等渠道,自学水粉、摄影和剪辑。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设计行业,这为她后来的跨考埋下了种子。虽然考研本身可能不需要这些技能,但作为爱好,水粉、剪辑与摄影不失为一种健康、积极的压力释放方式,能够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为她带来乐趣和心理上的慰藉,“这些技能,也能提升我的竞争力”。刘薇薇说。 
学习建筑学可以说是刘薇薇热爱生活、热爱美学的一种延续,但刘薇薇说:“大学其实是一个竞技舞台,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与技能的较量,更是青春热血与梦想激情的碰撞。”而她也身体力行着这个“大学定位”。在安理学习期间,刘薇薇参加了第九届“桃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六届安徽省高等院校⼤学生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竞赛等,其参与的《小叫虎“雕刻”大产业⼀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者》和《归园田居-服务型活化乡村更新设计》两个项目分别获得了银奖和佳作奖。在这两次比赛中,她主要负责现场调研、方案设计、方案分析图与策略图绘制等工作,她从中收获了许多经验:例如从数据中验证和提炼关键信息,多任务情况下快速响应;学会了文献搜集和阅读方法,了解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流程。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她通过blibli等渠道学习并能熟练操作PS、CAD、SU、犀牛、ENSCAPE、LUMION等软件。同时,她也加入了安徽理工大学青年传媒中心和易班活动中心,分别担任干事和助理一职。在这些组织中,她学会了许多技能,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也乐此不疲。
坚持源于热爱,热爱成就坚持。因为热爱,选择跨考;因为热爱,上岸浙大。回忆起备考浙大的过程,刘薇薇说:“备考过程苦乐参半,但这段旅程会成为人生中绚烂多彩的篇章。” 
 
初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我最大的勇气 
 
从2023年1月到12月,这一年备考时光漫长又艰难。问起为什么要跨考浙江大学,刘薇薇告诉笔者,她喜欢杭州这座城市,也喜欢浙江大学,但她更想体验用心去追求心之所向的感受——从2023年1月的懵懂,到4月的逐渐入门、基础夯实,再到12月的冲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英语是刘薇薇的强项。起初,她更注重单词的记忆,也会抽时间阅读英文期刊。在备考初期,她会用纸质单词书和app结合的方式记单词:将每个list经常记不住的单词写在纸片上,积累30个list纸片后,再用艾宾浩斯记忆法去记不熟悉的单词,速度会越来越快。随着单词熟练度的提高,真题训练也提上日程。她并不会盲目地刷题,而是通过真题素材练习单词、翻译以及积累好词好句。对于英语作文她会利用多个软件进行修改,进而组合记忆。在改错题时,她会仔细思考正确解题思路与自己的当时思考方式的差异,并加以归类。英语的二刷复习阶段,这时候她更注重对出题思维的思索,揣度出题人的想法,尝试靠近出题思维,对文章逻辑和解题套路更加熟悉。
“认真听课,理解非常重要”,在谈及政治的复习时,刘薇薇如是说道。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琐碎知识点很多,需要一个一个弄清楚时间线和对应的人和事物,“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把对应的人、事件、会议、著作描述一遍,弄清楚前因后果”。对于政治选择题,每次错题都弄懂,同时延伸其他的关联知识点进行比较记忆。复习最后阶段的肖四大题她并没有一大段一大段的记忆,而是记忆框架和关键词,回答时针对题干进行分条作答。“市面上的各种知识点梳理表格、总结我总觉得不够全面,并且难记,所以我用自己的大白话整理著作会议和事件,记起来会顺畅很多”。这里,她还推荐了海马体记忆法。可以看出,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再坚持不懈地去复盘回忆刷题,是学习政治的好方法。
对于笔试的两门专业课,刘薇薇也有自己独到的复习技巧。专业基础(736)对她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刚开始她对零散知识点总是理解得云里雾里,后来跟着理论抢跑班中学姐整理的框架,先了解大致方向和内容,然后按部就班地巩固习题,针对性地积累案例。2023年8月份,她开始看黑马程序员的B站课程、在python123网站对基础知识点刷题。整理和梳理固然重要,但她认为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体系才有助于更好的表达。对于专业设计(890),她认为创意想法非常重要。虽然想方案的过程很痛苦,但她觉得每一次和别人讨论后那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又是很奇妙的,“此时与不同性格、不同阶段的人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会很快成长”。但在后期,完成比完美重要,合理比有趣重要。她会在每次画快题的时候给自己定几个关键词限制功能以免跑题,进而提高考试能力。 
“选择大于努力”,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刘薇薇提到,在假期会集中时间沉浸式学习,但开学后会有琐碎的事情干扰学习进程,因此要合理调整学习时间,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平时刷题的时候把控好时间,把每一次练习模拟成考试,“完成比完美重要”。她也将设计思维运用到学习中,在看完MOOC的设计思维视频后,她突然意识到“设计”不仅是个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处理人际关系(找准痛点)、检测学习成果(量化结果、迭代方法)。当看到专业类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可以把横纵坐标轴换成“应用场景与技术”时,她便转化到快题创意的积累方法中,使自己能在面对题目时快速从脑海中回忆起对应的可迁移方案,有利于快题的创意收集。还有一些网站或工具也帮助她平衡学习与杂事,比如在零碎的时间使用墨墨记忆卡和“全球学术快报”app:既能找论文,又能看包装工程、装饰等相关杂志。
成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到了后期,考研的压力如同乌云笼罩着刘薇薇。自我怀疑、内耗与崩溃是无法避免的,但她认为这种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她正确看待这种心理,然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尝试与他人聊天,和小伙伴们互相鼓励打气。“不开心就去公园躺会,吹会湖面上的微风,听听久违的虫鸣和鸟鸣,接受一下紫外线的抚摸,二十分钟后便可能量满满,亲测有效。”刘薇薇笑着说。她还特意提到了“环境改变法”——大脑喜欢新鲜的环境,熟悉的环境会让大脑觉得安逸从而懈怠下来,所以可以在觉得效率低下时换个地方学习,“每个月我都会换不同的座位,从图书馆的二三四五楼到五四三二楼,大抵是生活太枯燥使得每次换座位都换的不亦乐乎”。她曾安慰自己,“开局既然是个勇敢的人,结局就要做个坦然的人”。正是这种对不确定性心态的磨练,以及在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那些茅塞顿开的瞬间、了解前沿事情的新奇感以及阶段性取得的进步,都会让她有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奇妙感觉,作为动力激励她继续探索,奋斗不止! 
 
复试—— 
做好当下,见招拆招 
 
“不管是出分前、出分后、还是复试名单出来后,对我来说是不同类型的折磨”,刘薇薇告诉笔者,但得知初试结果后刘薇薇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复试准备中。 
 
在作品集做完之后,刘薇薇便开始进行面试模拟练习。“我模拟过两次,但有些点还是改不掉,比如会用‘嗯’间断作为下一句思考的缓冲。”看完模拟回放之后,她觉得这很影响听众体验。于是强迫自己用“那么”代替,有时也会加上一些语气词。除此之外,为了锻炼面对老师讲话时的胆量和底气,她甚至会抓住每次接触陌生人的机会跟对方侃侃而谈,比如出租车司机、学校的老师等等。此时,她会注意自己的断句、语速与音量,寻找面试的感觉。面试不止看人的表达与内在,也会看面试者的形象。刘薇薇会去找一些演讲视频,观看他们的肢体动作,进而提醒自己的动作要落落大方。而且,她也会面对镜子想象老师会问的问题,自己观察镜子里自己回答时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是否自信大方,同时思考刚刚说的话有没有逻辑。“除了干净整洁的穿着外,微笑也是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在备战的道路上,她并不是形单影只,身边人也给予鼓励与帮助。她采纳了叔叔给她的建议:学会讲故事。“区别于千篇一律的汇报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更能让老师耳目一新”。同时她听了学姐的想法:把有趣的项目先放在第一个,吸引老师的兴趣;也可以把一些论文的摘录放上去,用“总-分”的结构介绍,“总”的部分加入一些独特另类元素进行展示和表述。除此之外,因为想不出如何将交互设计与建筑学结合,于是便寻求本专业老师的帮助,“老师告诉我可以在讲述本专业部分时表现自己希望两专业彼此赋能的志向,提出一些自己的创意想法,让评委觉得你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学生。” 
 
好的心态,才能成为命运的舵手,成为人生的主宰。当看到一同面试的考生中,有人考了四百多分,有人来自同济或者重庆大学,刘薇薇开始心如死灰,绝望地等待自己上场。但很快她就释然了,“跟这些大佬们同台竞技,输了又怎样,输的光荣!”于是开始跟旁边的同学开始闲聊,跑出闷闷的候场室去逗小猫,那种绝望感化为乌有。之后开始复试时,面对吹着微风的安静教室和年轻好看的老师们,刘薇薇油然生出一个“反正我们只见一次,看我给你们show一个”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是我讲得最顺畅的一次,老师提问的语气也很温和”。 
 
而浙江大学的橄榄枝,就这样来到了她的身边。 
刘薇薇告诉笔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我评价的平衡点至关重要。既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与价值,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也不要过分高估自己,迷失于虚妄的自大之中。恰当的认识自己,意味着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明白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同时也需不断提升与学习。怀着谦逊之心探索未知,以自信的姿态面对挑战,这样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行稳致远,实现自我超越而不失真我。 
我们祝愿刘薇薇的研究之路如同星辰大海,既有波澜壮阔的视野,也不乏细腻入微的观察;愿她在学术的殿堂里自由翱翔,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能激发新的灵感火花,每一次实验或研究都能收获满满的知识宝藏。 
 
2024-09-05
浏览705
登录后评论
评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