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对“油画”说:你依附于我,我却混得大不如你
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参展的油画作品是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1253件作品中,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多次评审选拔出697件精品。展览备受瞩目,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本次展览还将评选产生“中国美术奖”创作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这诸多的“最大”、“最高”、“之最”,以及全国美展带来的导向性作用,无疑让展览在受各方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一些挑剔的眼光。
 
业内都知晓,以全国美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可能随便写生一幅或者说胸有成竹地默写创作一幅就能轻松入选的,由于入展能够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僧多粥少,其紧张激烈的竞争程度可想而知。从前期选择题材、筹备、构思到采风、准备资料、创作小稿、修改再到创作大图,尤其为了展厅效果,往往尺幅都拉足撑满到最大规格,以此首先在视觉上不输给他人。一件作品的背后俨然就是一个繁复的工程。
 
从这几个方面看,全国美展展出的作品大都是作者毕其功于一役的写实性大制作,纯粹的抽象几乎没有入选的可能。众所周知,大制作根本不可能根据想象和经验来进行创作,必须参照各种资料照片,一旦处理不好,照片化的问题会很严重。而从展出的作品来看确实如此。
 
 
 
画面中那些凝固的笑容、别样的神情、丰富的姿态、夸张的动作或者繁复的衣饰等等如果不是用相机来固定,相信大部分画家都无法直接默写出来。“画家首先得是个摄影家”这不是玩笑。照片拍得好坏,决定了最后画面效果呈现的好坏。
 
在使用照片的问题上,优秀的当然只是借鉴,让照片为作者的构思创意服务,尽量不露或者少露照片的痕迹,以绘画感取胜;好一些的,只是把照片的中一部分或者某个细节复制照搬到画面上进行腾挪组合,与原照片拉开距离有变化;而大部分则是直接整体地转移照搬资料,整个画面就是一幅放大的巨幅照片,只是增加了手工描摹的程序,加重或者减弱了色彩的纯度、明度,或附加了某个滤镜的色调罢了。
 
这种现象在多个画种里都有出现,但在油画作品展中尤其显著,因为油画高强的塑造力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就越写越实,越写实就越像照片。尤其是现实主义当仁不让成为主流的全国美展,千篇一律的照片式画面比比皆是。
 
这就是专家学者不断在提出的“图像泛滥的时代,绘画何为?”一直在提,却一直找不到办法来应对来解决。确实,为中心为时代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性绘画,写实是最贴切最保险的创作语言,传承有序、表现力强、通俗易懂,易于传播,供需双方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当然写实也细分为好多途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也能从展览中发现许多精彩的写实作品,在带着镣铐跳舞的同时,用有限的空间展示出自己对绘画对技法的高级思考,以及那种让人艳羡的纯正的油画语言的展现,此时也许你会暂时忘却 “写实”“照片”等等矛盾,变为纯粹地去欣赏绘画的美好。
 
“表现”看似一条躲避写实的途径,但如今的“表现”,不得不说仍然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概念转化,就像国画中工笔画与小写意大写意的逻辑关系,“表现”更像是服务于技法的一种写实手段。
 
中国画还有单纯的线条可以用来作为表现形式,支撑起整个画面,油画虽然在光影、体积的塑造上有优势,但在线条使用这方面又处于劣势,所以有得必有失。
 
如果不是以自己的深刻理解感悟去探索去创造形式语言,那么就会有参考和抄袭照片的痕迹或者倾向出现,流于写实的表面,触及不到事物的内核。不管你是否真的这样做了,因为展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而事实是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这样在做,无非有些人手段更丰富些、多元些,照搬得更高明些、隐晦些,而有些就更直接些,更表面些。
 
 
 
在这样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下,写实绘画在一边大受欢迎的同时,一边也以同样的阵势受到诟病。可谓两极分化严重,都知道画照片“令人不齿”,但画的时候还是纷纷“不齿”地拿起了照片。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创造。AI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各个领域,搞得人心惶惶,以油画肖像为例,AI制作的模仿油画作品,超越了大部分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其造型、色调、笔触等等,令人叹为观止。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还在用手工模仿机器的结像,并以此为最,确实有点返祖,有违绘画的初心。
 
为什么说要不忘初心?当我们童年时拿起画笔随手涂抹出的那种纯粹的线条、大胆的用色、失调的比例、精怪的眼神、灿烂的笑容,没有任何的参照,却是如此地情感真挚,接近绘画的真谛,所以毕加索说,他一辈子都在向儿童学习如何画画。但长大以后的我们,却无论如何画不出那种天真的感觉,只是在刻意地模仿。
 
 
想起朱新建的“美人画”,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就是稚拙烂漫的真情流露,绝对无需对着照片来画。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无法用这样的手法来画那些主题性的创作,或者以此方法来入选全国美展,这是比较悲哀的一面。
 
提出这个问题只是觉得绘画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有点停滞不前了,亟待有种力量来改变和冲破。至少我们应该有打破这个现象的勇气,印象派如果不是勇敢地走出画室,来到大自然中,他们也不会发现自然光照射下的景物有多么的美丽,富有变化。所以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做真正的自己,表达愿望,展现真我,无所顾忌,不为欲望所局囿,不为名利所屈服,让全国美展真正以美为诉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24-09-16
浏览17
新文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