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人
频道主
孩子害怕昆虫,如何对孩子进行昆虫知识启蒙?
居住在城市的孩子,害怕昆虫是很正常的,毕竟平时在干净整洁的家里和学校,很少近距离地与昆虫接触。
就算有,那么身边一定有一种声音出现“拍死它!”比如蟑螂、苍蝇、蚊子、各种小虫子,甚至蜘蛛(事实上蜘蛛不属于昆虫)再加上城市孩子经常接触的昆虫里,基本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因此久而久之,我们就对所有的昆虫都没什么好印象了。别说孩子,生长在城市的我们同样如此,因此,当我们带着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或者野外玩耍时,还不懂事的孩子由于好奇心驱使,捡起了个小虫子(比如甲虫),在一旁看到这一幕的我们基本上也会立刻呵斥到:“快扔掉!”,然后拿着湿纸巾去擦手。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怎么会对昆虫产生好印象呢?
其实,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特别怕会飞的昆虫,以至于在高中的一次晚自习中,一只比较大只的飞蛾飞了进来并朝我的方向飞来,由于我坐在窗边,便如本能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了课室,并关上了门窗。那时的我,是个快180斤的壮汉。。。。因此,引起了全班的嘲笑。至今难忘。直到我大学学了生物学,经历了动物学实习(就是去各种山抓各种昆虫,回校做鉴定做标本),才算了克服了对昆虫的恐惧。
我自己的找不到了,问了同届的同学她们组的照片(做的真好。。)
经过那段时间,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话:害怕来源于我们对“对手”的无知。
因此,想要克服对昆虫的困难;1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们
由于生活在城市以及家庭条件有限,想要直接接触到各种昆虫还是比较难的,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一本好的昆虫书籍。当今世上,提到昆虫的书籍,很难不提到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虽说这本书是“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但几乎是文字的排版,很难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必须是集故事性和科学严谨性于一身,并伴随着有思考的余地。这套书籍在阐述开篇的第一个主角——圣甲虫(屎壳郎)时,就惊艳到了我。对于屎壳郎,我们的印象都不太好——脏、臭。但书籍却能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读完。一只圣甲虫在搬粪便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和思考以及惊喜发现:
• 1)一只圣甲虫在滚着自己的粪球,却被另一只中途“打劫”;
• 2)如果突然把粪球固定住,圣甲虫会怎么做呢?
• 3)为什么圣甲虫要倒着推粪球呢?2 关于了解昆虫
有人说,孩子怕就怕了,为什么要深入了解它们,还要亲近它们?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有这样想法的人。我想起我在升旗礼讲话中其中一段话:我希望在不久将来的生物课堂上,当我提及萤火虫时,同学们可以在晚上楼下小区或者附近就能看到,而不是需要我先播放视频,在冰冷的屏幕中感受它们治愈人心的温暖。昆虫,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动物,要说“保护环境”,要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了解,怎么共生?否则,当我们看到一种小动物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便是——拍死它!3 关于亲近昆虫如果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也很怕的话,推荐暑假让孩子去一些自然教育的夏令营。曾经我也参加了一个自然教育夏令营,和孩子们去探索自然。那里有很多对自然感兴趣的孩子,有能把握各种昆虫习性的导师,有让你真正回归大自然的环境。消除对某种事物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暴露其中。当你身边随处可见都是昆虫的时候,而你也了解他们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可爱。
比如我:当我知道了遗传学第三定律的出现,来源于一群果蝇时,每次看到水果边的它们,总会先想观察下它是不是“白眼”的,那一刻我似乎代入成为了摩尔根;当我知道了那些曾觉得“有点恶心”的毛毛虫,之后会羽化成美丽的蝴蝶时,似乎看着它们,就能幻想出它们日后的美丽;当我知道了蟑螂可以用来清理垃圾,它的腿部再生能力有可能运用到临场医学时;当我知道了虹吸式注射器(无痛针筒)的灵感来自于蚊子时。我还是会毫不犹豫拍死它们。。。。。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9-15
浏览28
知识科普
登录后评论
1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