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朱文正(五群)
《明实录》的形成、编修和版本
《明实录》(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record)是明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书。《明实录》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开始于洪武朝,结束于天启朝,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明实录》共13部,2911卷,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明实录》的编修来历:
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
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
《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正本藏之宫中内府,副本藏之内阁,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东芭蕉园。
《明实录》的不同版本:
1、馆本
①、清抄本。清为编写《明史》,将原本分存在四处明朝官方的《明实录》全部搬入明史馆,并重新抄写了一套《明实录》,是为清抄本。该版本辗转于京师图书馆、北平国立图书馆、美国等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②、台本。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国立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红格钞本《明实录》进行的大规模整理和校勘,并出版《明实录校勘记》,1962年出版,署名黄彰键,成为:台本。
《剑桥中国明代史》即基于《明实录》(史语所)1962年版本编写。
2、传抄本
①、抱经楼本。明朝翰林李应昇收藏,作为台本的重要校勘本。
②、广本。即“广方言馆藏书”。 民国初年为国民政府兵工署所收藏,1934年7月,捐赠给史语所。
2024-09-09
浏览674
登录后评论
3
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