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破产的4年后,我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一)
我的高光时刻 
    2020年之前我的人生40年顺风顺水。尽管生于一个小山村生活清苦,但父母用他们所有的能力和爱呵护我成长,打小儿并未感觉生活艰难而穷苦。从小我就很努力,尽管初中老师对我妈说“你家孩子很努力,但好像脑子缺了根弦儿。”我才知道原来我这么努力读书还是成绩很差的原因是:我缺根弦儿?那我得更努力了!于是初中高中我就更努力的拼命学习终于以全校第五的成绩考上了“沈阳电大”这个大家都说是垃圾学校的大学。 
   进入大学后因为不擅长人情世故也没有家庭背景我选择了不在学校发展转向在麦当劳勤工俭学,那时麦当劳没有工作时间限制,一小时2.3元。我几乎每天至少8小时都在麦当劳工作。也是月工时的记录创造者440小时/月。毕业后,我进入家乐福运营部门工作,因为在麦当劳是训练员,就做了家乐福的兼职培训员,因为认真也因为性格耿直机缘巧合的被经理看上进入到家乐福人力资源部,做了几年人力资源经理。那时候每天西装领带、喷香水,连说话都得夹带些英文。25岁就做到世界500强全中国区百家家乐福唯二的男人力资源经理,内心很是骄傲的。举手投足间都带着骄傲和英气。 
  在人力资源经理这个职位会接触很多猎头。因为本身喜欢帮助他人,也帮猎头介绍人才(现在看来是人家在白嫖我的信息),一个猎头公司的老板以“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把我推荐给了当地一个民营企业老板。见面详谈2小时,老板扔下一把中华车钥匙说:车你开着,做我总经理吧!我有点蒙的问到:总经理是干啥的?老板说:就帮我带好团队就行。我说:哦!车我不会开。我回去考虑一下。 
  与家人、朋友和猎头老板商量了三天,离开了小10年的外资土壤正式入职这家年流水3000多万,40多家店的中式主食连锁公司“冬冬食品”。那年我28岁,就坐上了总经理的职位,这一干就是11年。业绩连年增长20-35%,门店突破百家门店,业绩突破1.4亿,扭亏为盈……11年里每几年就会有新的突破。老板也给我来足够的培养和回报:连续6年发达国家商业旅行与8年国内地区发发达地区商旅;长江商学院、清华EMBA与各种顶级学府高端培训;没有指标没有压力的全权决策权;20-100万/年的薪水福利。几年努力,我也把团队薪资也翻了几倍,双休、年假、五险一金、早餐、午餐、服装补贴、优美的办公环境…. ;门店赚的也翻了倍。其中2-3年我达到了人们期望的财富自由与时间自由。 
  这些在19年我打出会员制-社区电商模型的小模型,正要All-in 1亿跳3亿流水的新模式戛然而止。老板娘经多年精心布局完全替换和掌控了老板,对于我这种一切以发展为目的的不知站队的人来说就是必须剔除的不稳定因素。我也因个人给公司带来的成长和发展决策时不考虑其他高管的感受,长年骄傲的姿态得罪了不少人。而我离职前还不明白原来一家夫妻公司还是有队要站的。这是我的硬伤和缺陷:不懂人情。队我站了-公司,可公司原来还有老板和老板娘。非常非常遗憾,没有在“社区电商”爆发的2020年原年将公司带到新高度,没有实现自己人生中的一个最大的跳跃式发展,带着遗憾我结束了20年的打工生涯,成为一个“失业者”,尽管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 
 
失业挣扎的落魄4年 
  40岁正值壮年,自以为外资民营20年连锁行业练就了一身本领,且负责全盘不断的拿到业绩结果,对未来我是信心满满的。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又一记沉重的重锤。 
   4年期间,我创业4次。第一个项目信心满满的想对标周黑鸭和绝味,想在“做鸭”的市场打出个50亿的万家门店了连锁。找人合伙、开发产品、设计形象、找店装修、开业待客……不到半年我就败下阵来。用我持续创业的发小来说:你比小白更小白,犯的创业错误都可笑。无论找的合伙人、分工、选址、经营…..没有一个在点上,赔了15万。接下来就是找工作和创业持续交替,做过2家3-5亿企业的总经理只干了1个月和7个月就离职了,也碰了旅游、资金盘都没干几个月。一次次又间歇的创业失败穿插其中。 
  我做的第二个项目是“做鸡”~鸡架,沈阳当地的一种特色产品。我吸取第一次对产品关注度不够,拜师沟帮子熏鸡第五代传人取得了配方和生产流程。又花了3个月不停的研发和测试产品。同样我汲取了合伙人的教训,找的特别熟悉的原同事,决策权也完全在我手里。同时筹钱、组队、设计、研发、试品、选址、装修、开业、运营…… 开业7个月间用尽所有办法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每天500多元的收入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门店费用,更看不见可复制和发展的可能性。后3个月每天睁开眼睛都是痛苦,加之疫情反复叠加就关了店,赔了60来万,其中自己赔了30来万。 
     第三个项目我汲取了自己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不足,规避的产品的生产和品牌先天不足的劣势与当地一家小百年的“猪货”熟食合作,对方负责产品、场地,我负责模式和人员;共同负责一些资产投入。21年当时正值疫情中期,我升级的社区电商模式,用机动小售货车在小区门口售卖叠加社群运营OMO新模式。开始3个月每天4小时销售1200-1500元,已经赶上一个门店型熟食店的一天销售了。于是我急着快速发展,把当时是食荟团和橙心优选的11人团队招募麾下,同时一下子投入10台小车。好光景一共只持续了4个月,冬天来临加之疫情反复,销售一下减少了4/5。坚持又了3个月等待天气转暖就再也无法增长了。绝望与焦虑在最后2个月让我度日如年。没有经过一年的完整周期而急功近利的发展,让我第三次创业以赔掉近30万而结束。 
   第四个项目是农业水果项目,我的清华大学EMBA同学想从建筑也转行农业邀我一同创业。他占70%我占30%,我负责项目的市场,他负责基地建设与种植仓储。为了深入了解,22年疫情最严重控制时期,我驱车在云南各市及各县各村深入农户农地调研,深入更仓储及全国批发市场跑了1个多月。葡萄从种植到售卖这是个很长周期,在理念上尽管我和同学达成了一致,但3-5年的投入回报周期让我和同学产生了分歧,半年后就因为理念无法达成一致而分道扬镳。 
    每一次的创业失败都会让我对自己能力失去信心,兴奋、痛苦、纠结、抑郁、绝望。我是不是不适合创业呢? 
 
第五次创业:0-1的成功突破初见弊端 
    22年中,经过3年连续创业失败及求职失败,我用了半年时间走访几十家企业调研企业需求;又考察了市场10余个有潜力发展连锁的小项目;同时用了3个月整理出了20于年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只为结果服务的商业体系“罗汉倍增”。这套系统是我将20余年在外资及民营企业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标准系统化的整体输出。原本想借助本身多年积累的人脉及能拿结果的“罗汉倍增”系统帮助企业增长做咨询及陪跑,结果又按耐不住自己的心,开始了第五次创业。 
  最开始供我选择的项目有:移动炸串、苏州现炸酥鱼、炸货小店、牛肉干店、板面、越南小春卷…..期间与我第三次创业的“小巍”加入了进来。当时正值疫情3年尾部,大家的钱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都开始节衣缩食,消费出现萎缩苗头。我和小巍探讨了一下我们可选的项目,我比较看好“板面”这大众消费的赛道,想用连锁的思维降为打击这底层的混乱品牌,与小巍聊完他现场考察决定“干板面”。我开始注册商标,找钱;小巍开始研究配方和学习工作流程。期间我还在考察各种项目,见各种人推我的“罗汉倍增”系统。 
    23年初我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本地专门做抖音平台推广、营销与招商的“光头哥”。经过一段交流,挺了我的“罗汉倍增”与可以孵化的项目,光头哥说:“牛肉干连锁”这个赛道好啊!没人干啊!我们一起投一起干,你7我3,你打模型,我负责推广和招商,1-2年干个500家。得到认可并得到加入的投名状同时还要投30%,毕竟我本身一直做系统运营,推广和招商是我短板。既然有人这么有诚意,我决定那就干牛肉干呗!一个电话给小巍说板面停止,我们干现烤牛肉干,巍说:好。 
  深入考察市场,寻找供应链的同时,开始选址。我们在鲅鱼圈、海城、熊岳、抚顺、沈阳、通辽… …一边考察市场一边找牛肉牛肉干半成品供应商同时一边选址。我同时在注册设计商标和整体形象。 
  23年1月确定项目;2、3月考察市场、找供应链、设计形象;4月10日选址完成,装修期间同找了个小区产品测试,4月27日推门试营业,在没有推广的前提下销售很理想,1500-2000元/天。明显感觉与以往不同的是:50-200元客单价真高啊!服务20-30人,轻松就达成了1500-2000元的日均销售。我和小巍都感觉很惊喜,我感觉这次创业选对项目了。可创业0-1的成功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0-1突破口找到了 
  开业3天乐,也许说的就是我的状态。也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噩梦。好销售只维持了2个多月,销售就从日均1400跌到了700元左右,利润从1.5万降到了7000元,又到了生死存亡阶段了。期间我找了做抖音的同学折腾了1个月,做营销的前同事又折腾抖音1个月没有一点水花,为了流量不是降价促销就是烧流量倒把利润搞没了。我们陷入了绝境的困境。 
  我开始和巍认真的考察本地市场,在高得地图、百度地图、外卖、大众点评、抖音上挨个牛肉干门店专卖形式调研,86家,能查到的竟然有86家。其中利润第一二三的分别预计有200、100、70万,而且开店时间9-18年不等。数据来看这个项目可以啊,无论市场需求还是利润情况,更主要的这个项目长寿,干个10-30年是没问题的。门店数量、利润及长寿门店这些都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原来我们真的踩在点子上了,只是我们没有做到。 
  我们蹲点品尝了沈阳前5门店,发现了一个共同特性,这些头部门店全是自己配方、自己进肉生产、现场烤制的。我们只是自己烤,对原料、配方、工艺呈现的产品把控度很低。开业之初我和小巍商议过自己进肉生产,但觉得很麻烦就放弃了这条麻烦的路径。如今到了生死关头,既然前5都那样做一定有它的道理。 
   我们觉得需要从产品上升级了,就对照前5的生产方式。小巍是回民,从父亲和爷爷那里请教到了关于选肉和配方的基础知识,8月中旬开始自己进肉、切配、腌制、风干、烤制测试。哎,确实自己把控几次后产品越级提升,我们感觉好像找到了路。 
    8月23日,我飞往深圳参加行动成功李健老师的“盈利模式”课程复训,想在另一个环境找找思路和出路。此时“行动成功”已经上市,3天课程费用也长到了3.6万(因我是可以终身免费复训只交了些新的教材费),课堂上的1/3同学是上市企业,余下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亿级十亿级企业老板和核心高管。我一个个体户身在其中感觉很是玄幻。课堂上的内容更新了大部分,但核心没变就是“一米宽,1000米深”极度聚焦战略思维。而行为上给了明确行动方向“极致产品、极致服务、极大成果”。我带着激动和迷茫结束了3天课程,回到门店潜心专研和体验——极度聚焦。 
   服务上:我们开始认真记录每一位进店顾客的年龄区间、试吃、购买行为;产品上:我们开始不断优化原料、配方、生产和烤制以更接近前5门店。结果上:我们不以自己、朋友为依据,就以顾客试吃、购买、复购行为。即“极致产品、极致服务、极大成果”。 
  而结果是由8月的日均827到9月日均销售1212元,10月1478,11月1790。路找到了。 
2024-09-23
浏览53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