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公益自然冥想
频道主
《易经》六十四卦第25卦:无妄卦
天雷无妄卦,无妄而得。“无妄”,不测,意外。主卦是震卦,卦象是雷,特性是运动。客卦是乾卦,卦象是天,特性是力量和权威。这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震下乾上,上卦乾为天,下卦震为雷,天德在上至诚,震雷在下动而鸣。天雷滚滚,警示妄行与胡作非为之恶人。这是“无妄”之象。无妄卦,无妄,没有妄行,不会受妄,不会出乱子。有正常、至诚之意,至诚而没有虚妄。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孔子《序卦》云:“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复是返回正道了,那么就不会有妄动灾乱来了。所以,在复卦之后,接着就是无妄卦。
孔子《杂卦》云:“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大畜卦是时运,无妄卦是时运中的灾难。平时,所说的“无妄之灾”来源于此,是毫无缘故的灾难。
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不正当的行为会带来灾祸,不利于向前发展。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彖传》说:无妄卦的卦象表明,阳刚由外入内从而主导事物的活动,象征运动而强健,刚毅居中上下应合。这样极大的“亨通顺利”并坚守正道,这就是上天的使命啊。“不能坚守正道必有祸害,不利于外出活动。”是指在没有约束下妄为活动,哪有出路可言呢?没有上天使命的护佑,怎能随意而行呢?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意想不到,往前进吉利。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不耕种而有收获,不开荒而可种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就有所发展。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意想不到的灾祸;外乡人牵着一头牛,不注意的时候被路人牵走了,外乡人认为这个村里所有人道德败坏。不知情的本村人被别人看做道德低下,意为无妄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可以坚持下去,无可怪罪。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意想不到的疾病,不用治疗,有意外收获。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意想不到,进行过程中有灾祸,没有什么有利之处。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天雷无妄卦,无妄而得。“无妄”,不测,意外。主卦是震卦,卦象是雷,特性是运动。客卦是乾卦,卦象是天,特性是力量和权威。这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震下乾上,上卦乾为天,下卦震为雷,天德在上至诚,震雷在下动而鸣。天雷滚滚,警示妄行与胡作非为之恶人。这是“无妄”之象。无妄卦,无妄,没有妄行,不会受妄,不会出乱子。有正常、至诚之意,至诚而没有虚妄。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孔子《序卦》云:“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复是返回正道了,那么就不会有妄动灾乱来了。所以,在复卦之后,接着就是无妄卦。
孔子《杂卦》云:“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大畜卦是时运,无妄卦是时运中的灾难。平时,所说的“无妄之灾”来源于此,是毫无缘故的灾难。
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很顺利,利于坚持下去。不正当的行为会带来灾祸,不利于向前发展。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彖传》说:无妄卦的卦象表明,阳刚由外入内从而主导事物的活动,象征运动而强健,刚毅居中上下应合。这样极大的“亨通顺利”并坚守正道,这就是上天的使命啊。“不能坚守正道必有祸害,不利于外出活动。”是指在没有约束下妄为活动,哪有出路可言呢?没有上天使命的护佑,怎能随意而行呢?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意想不到,往前进吉利。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不耕种而有收获,不开荒而可种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就有所发展。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意想不到的灾祸;外乡人牵着一头牛,不注意的时候被路人牵走了,外乡人认为这个村里所有人道德败坏。不知情的本村人被别人看做道德低下,意为无妄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可以坚持下去,无可怪罪。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意想不到的疾病,不用治疗,有意外收获。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意想不到,进行过程中有灾祸,没有什么有利之处。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2025-07-10
浏览332
经典|艺术
暂无评论
登录后评论
2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