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足三更露,徐行万里云
漫步梧桐烟云间,沉醉山海落日情 
 
哇!壮哉!美哉!群山连绵,层峦叠嶂,云层如素绢般铺展在山巅,山间云雾缭绕,在暖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悠远而朦胧。山下的高楼大厦森然林立,远处的小岛半浸在广阔无垠的蓝色海域中。山海城景致交融,壮阔又静谧,如诗如画! 
 
方睿昕被眼前的画卷深深吸引。这是她第七次登上深圳梧桐山顶,但在这梧桐烟云观景台,却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香港的群山、岛屿与海景,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落日画卷。她沉醉其中,心醉神迷。此时此刻,什么样的诗句才能表达她的感受?是“造化钟神秀,荡胸生层云。正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她只觉得自己读的诗太少,找不到完全贴合此刻的诗句,或许古人未曾到达过这里,因此没有前人描写过这样的景色。而此时此刻,方睿昕站在这里,迎着风,张开双臂,灵魂飞到这广阔的天地尽情遨游山海,遇见了属于自己的诗篇。 
 
漫步梧桐烟云间,沉醉山海落日情。 
凭高极目乾坤阔,大鹏展翅逍遥行。 
 
为何前几次上山没有看到这番景象?她记得第一次在好汉坡上往下看时,烟雾缭绕,仿若仙境。梧桐山的风景以烟云闻名,而这里正是感受梧桐烟云的最佳地点。然而,正是这轻烟薄雾的梦幻,遮住了香港群山海岛的真面目。原来,“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啊! 
 
方睿昕第一次感觉到,登鹏城第一峰竟是如此轻松。她气定神闲,脚步轻快,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竟然一点不累。或许是因为她独自一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跨着大步子,沿着大路行走。她心里默念着:“山高万仞,只登一步。”一个人登山的感觉如清风般自由,她在山间欢乐地漫步,飘旋忽转,自由自在。经过开花的树,梧桐花散发的芳香沁人心脾,这绿树、这花香遇见了快乐的自己。 
 
方睿昕的背包里装着一份蛋炒饭。早上,她将锅烧热,放一点油,把葱花分成葱白和葱叶两部分,当油烧热放入葱白,翻炒出葱香味,再把搅拌均匀的鸡蛋液倒入,煎熟捣碎,倒入白米饭,打散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酱油盐调味,当锅里冒出香喷喷的味道再拌入葱花就好,一份美味简单的蛋炒饭就完成啦!非常便捷省时,直接将热气腾腾的蛋炒饭盛入焖烧杯。这个焖烧杯可是方睿昕户外活动的好伴侣,方睿昕常带着它外出,粉紫渐变的外观非常漂亮,细腻的触感拿在手上手感非常好,宽口圆身,有500毫升的容量,对于方睿昕来说这个容积和重量都刚刚好,够她饱腹也不会太重。闷烧杯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能在她去到山上野外那些没有热食的地方提供温热的食品,有两个盖子,双重保温,内盖上还内置了一个折叠不锈钢汤勺,非常方便,不用额外准备餐具,外盖还可以当成一个小碗来使用。她还准备了一份蒜香凉拌拍青瓜。在山上吃到香喷喷热乎乎的蛋炒饭,胃里暖暖的,感觉真是太爽了。配上凉拌青瓜,既解腻又补水,真舒服。此外,她还带了一个蛋挞和一个肉松面包,全都吃完了。这些食物为她提供了很好的能量补充,全程没有感到饥饿。水一共带了650毫升,分别装在两个保温杯里:一个是500毫升的冰川蓝中保温杯,另一个是150毫升的青草绿小保温杯。足够她15公里的补水量。 
凤凰台在距离北门5.8公里处。凤凰台上建有一座红色的凤凰阁,既是一个观景平台,凤凰阁的建设也为梧桐山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方睿昕走近仔细看了凤凰阁上题的金字,对联写的是:“山为形海为势九天欲揽,梧栖凤桐栖凰一阁来登。”她登凤凰阁,风很大,蓝牙音箱传来《游山恋》的旋律,她清脆的嗓音唱出:“我御清风再提几步,入蓝水云间,凤凰展翅舞翩跹,此景醉心田,回首来路峰峦漫,岁月皆成篇,且携诗意踏青山,逍遥年复年……”远眺深圳梧桐山北面的风景,视野开阔,刚落成不久的大望桥,洁白而耀眼,5.8公里的上坡跋涉加下降的温度消耗了方睿昕不少的体能。方睿昕决定在此休整一下,她坐在长板石凳上打开焖烧杯,香味溢了出来,她一边吃着蛋炒饭,一边配着青瓜感觉到很满足,再来个蛋挞。蛋炒饭的量有点少,只有一点点。她心想:“下次要多炒一点,再换成炒青瓜放进去一起,装满500毫升的焖烧杯,这么一杯就够我吃了!”在梧桐烟云观景台,她吃完了肉松面包,喝完了冰川蓝保温杯里的水。温水里放了一点盐,带有一丝甜咸味。运动出汗后喝一杯淡盐水,确实比纯白开水更舒服,既能补充盐分,又能解渴。方睿昕心想,如果准备得更充足,还可以带点水果,美味的小蛋糕、牛肉丸和好吃的牛肉干,那就更加丰盛了,简直安全感满满。走多远都不怕饿着。能吃到热乎乎的食物,喝到温水,真是幸福感爆棚。如果自己不做炒饭,打包一份餐厅的炒米粉,盛入焖烧杯保温带着,也是不错的选择。周全的食物安排能让自己很舒服,也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出门在外也要照顾好自己喔,过好每一天,吃好每一餐,珍惜每个当下。这些点点滴滴如小水珠组成了生命的长河,有很多事情过后会模糊,也许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就成了回忆里闪闪发光的珠子。 
 
从梧桐山北门到大梧桐的距离是8公里。这一天,方睿昕一共走了十五公里,两万四千多步。好久没有进行如此大运动量的活动了。刚开始,她对自己并没有太大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否登顶,只想着健走两小时,不管能上到哪里,就往回返程。哪知越走状态越好,越兴奋,觉得上山不过是小意思。看到里程路标,她想着就差这么点了,上吧!最终,方睿昕登上了梧桐烟云观景台。她没有继续攀登最后一小段的好汉坡,因为被观景台香港方向的景色迷住了,舍不得离开。当时已经五点多,正是春日黄昏欣赏落日最美的时刻。她很想珍惜眼前的美景。如果再上山顶,太阳就要下山了,毕竟下山还要一个半小时。不如就好好欣赏这里的美景,享受美好时光。山顶,就留给下次吧! 
 
有了这次经历,方睿昕心想,她还会再来的,多来几次,直到熟悉,直到身体能适应这样的强度。一个人做一件事觉得难,做三次觉得辛苦,那同样的事情做十次,做一百次呢?这种难度是否就被折叠了,千锤百炼,细细打磨,变成了游刃有余,轻而易举,稀松平常的事?不妨试试看!这次是走大路上来,比较轻松,受力的是踝关节。下次,她打算走石阶,锻炼膝盖周围的肌肉,练就一个强健的体魄,锻炼各个部位的肌肉,让自己能轻松驾驭各种户外活动。 
 
下山的路程一个半小时,方睿昕只靠青草绿小保温杯里的150毫升温水。背包变得轻了许多。上山时,她的背包里,保暖方面带了冲锋衣的抓绒内胆、护腿和一件加厚的纯棉打底衫,卫生巾(可以吸汗保持干爽)。山上气候多变,有登山经验的人会知道山顶会特别地冷,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会下降0.6摄氏度,大梧桐的海拔是943.7米。在山顶下山前,她换上了厚衣服。此外,她还带了登山杖,拍摄用具方面带了三脚架、蓝牙遥控器、蓝牙小音箱。可以随时方便拍照,充电宝随时给手机补充电能。应急的药物带来碘伏棉签、创可贴、白花油,可以处理一下小伤口。还有一个塑料袋,日常用品纸巾也必不可少,带一把紫色的小折扇可以用于扇风消暑去汗,也可以用于拍照时增添韵味,一把折叠梳子用于整理发型,美美出镜。方睿昕身上穿着运动上衣和线条流畅的白色运动裤,又酷又飒,外穿一件艳紫色冲锋衣,软壳连帽冲锋衣可以有效防风,戴着一顶海蓝色鸭舌帽遮挡紫外线,中午的紫外线是非常强烈的。脚下穿一双双层缓冲鞋底的高弹运动鞋,能很好地减轻行走时脚掌的压力。这是她这次的装备。她觉得,最好再带上手电筒、口哨和急救毯,在这种大山的户外即使用不上也要带着。细致入微的准备能让旅途更加顺利和愉快。 
 
刚开始背背包时,她有点不适应。以前都是和伙伴一起来,她受照顾每次都是别人帮她背包。这次,她想试试自己背着包能否正常登顶。刚开始走了一段,脖子就开始酸痛。到达梨花憩时,后背已经湿透。她把背包、三脚架和登山杖放在石桌上,背斜躺在梨花憩的大石头上,让腰部、肩膀和脖子都得到放松,特别是脖子。石头的清凉沁到后背,心想“早春还是要注意下不要着凉了”,她起来抖了抖后背的衣服,让风把汗吹干,又躺下,拉伸身体,享受阳光的温暖。她用鸭舌帽遮住眼睛。石头旁是一棵梨花树,正好在眼前。路上,她看到一棵开满白花的树,心想这一定是梨花树。她脑海里浮现出那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想起《小桥流水》清幽的旋律,那首歌里唱的:“香车系在梨花树,花落香如故。” 
 
起来后,她背上行囊,继续行走。她调整了姿势,走的时候挺直腰背,颈部也保持正直,脖子不再感到酸痛。到达休息地时,她会拉伸一下腿,活动关节,做一些舒缓动作,短暂休息。她一个人逍遥自在地沐浴着春风,山间拔耸茂密的绿竹青翠欲滴,让她想起从前和一群喜爱的伙伴围坐在一家雅致餐厅聚餐的情景。透亮的玻璃窗外是青翠的绿竹,她和伙伴们谈起“看到粗壮健挺的青竹,就想吃小时候做的竹筒饭。”那用明火烤的竹筒饭,记忆里飘出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她漫步在绿竹林间,“风摇青玉枝”,仿佛间遇见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东坡先生走过来吟道:“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 
方睿昕接道:“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肉沫竹筒饭,俗瘦皆消散!” 
“哈哈哈!”笑声在山林间传响。随着清风飞扬。充满了诗意与欢乐。 
 
山间休憩处,一位旅人看方睿昕神采奕奕,脚步轻松的样子,问道:“你这是上山还是下山啊?” 
方睿昕友好地回答:“上山。” 
旅人小姐姐一边捶着自己的小腿,一边压着累笑着感叹道:“怎么好像很轻松的样子?” 
方睿昕坐在长石凳上慢慢地来回伸展双腿,带着淡淡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出了:“睡够觉,慢慢走,就是这样的状态啊!”眠足三更露,徐行万里云。 
 
确实啊!这里鸟语花香,方睿昕沐浴着山间清爽的风,拥抱着大自然,眼里充满生机与活力。她怡然自得,心情愉悦,洋溢着青春气息。洗手时,她看见镜子中的自己,肌肤白里透红,容光焕发。她散发着青春的光辉,美丽极了。这样的她,多么迷人! 
 
当方睿昕到达第一个大休息站时,听到一群游客正在聊天“终于到啦!哇,看,我们是从那个地方上来的,走了好远。”见到方睿昕走来,一位阿姨笑盈盈地看着她,好奇地问道:“这位美女,你从这边上来用了多长时间?我们是走野路上来的,想问问你走这边花多长时间”。一位穿着黄色上衣的壮年男子看着方睿昕,见方睿昕没有立即回答,以猜测的口气替方睿昕抢答道:“两个多小时。”方睿昕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确认后,说道:“一小时二十分”。男子见方睿昕眉黛如山,神清气爽,装备齐全,利落酷飒,说道:“这位是专业爬山的。”方睿昕眉眼间散发着英气,淡淡一笑:“被你看出来了!” 
 
方睿昕六点十三分下山,太阳落在了她身后,余晖慢慢地收走,正月十三的月亮光渐渐地如水铺洒在山间的路。方睿昕快步走下山,她体力充足,还小跑了一段。经过一位正在下山走得气喘吁吁的大叔身旁,大叔不禁感叹道:“年轻人健步如飞啊!”方睿昕看着前方的道路,又回头仰望天空的月亮。“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结语 
这场十五公里的山径漫游,背包抬腿跨入自己的诗与远方。当方睿昕的登山杖叩响山坡,我们听见了现代灵魂与亘古山川的私语——在蛋炒饭的温热与李白的月光中,每个当代人都能找寻属于自己的"梧栖凤,桐栖凰"的生命观景台。 
——二零二五年二月十日 
2025-02-21
浏览165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