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
频道主
试院煎茶【宋】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的特色,除平民阶层兴起之外,另一重点就是知识分子人格典型的树立。以下为苏轼《试院煎茶》一首,是宋代极负赞誉的茶诗,亦可作为表现文人风格的例证。
这首关于煮茶的诗句由一个寒冷的冬夜写起,鸣风、飞雪,然後才写到银瓶,最後才是炉火旁的作者慨然叹道:未识古人煎水意。伟大的诗人总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历史和世界相连。 苏东坡写茶却不限於茶,他联想到李约为了远来的朋友亲自煎茶,北宋名臣文彦博为了老友而拿出珍藏的茶具,这些都是人情之中、爱茶之人的表现,至温至厚的点点滴滴。而他作为一个饥寒交迫的诗人,便从知识之中,深刻的意会到自己的生命有孤独与不孤独的两面。 苏东坡在自身不如意的遭遇中,认知到千古悠悠、不如意者成千上万;从小处看,他是一个孤独者,但从大处看,他与无数的孤独者一同处於历史洪流中,并非形单影只。更何况,他还有朋友!往昔,他有相濡以沫的知交,在未来也可能结识心灵上的同伴,他想到朋友间的真情相待,便感到不必自囚於苦闷的监牢。 鸣风飞雪是人世所恒有,失意人恒在,友谊亦恒存,苏东坡的诗实际上是无数人生命中所必须经历的时刻。苏子之诗向来脍炙人口,此其因之一。  诗中贯串时空距离的,不是别的,只是一捧热茶。热茶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但它可以消解复杂的痛苦,让一言难尽的滋味冲入愁肠,化为淡淡馨香。这正是回忆。正是寻常人世,千万珍重。 从苏东坡这首关于茶的诗句中,我们亦可感受到煮茶如做人。茶应该恰到好处地掌握火候,人也应该恰如其分地掌握火候。茶的品格,不是十分的强烈,但也不是那么怯弱;不是十分的浓酽,但也不是那么无味。人的品格,自然也应该不温不火,不急不徐,进取而不保守;积极而不躁急。茶是我们的闲暇之趣,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10-14
浏览45
登录后评论
6
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