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镇江有“三怪”:面锅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
提起这肴肉不当菜,还有段故事哩!
当初,镇江城里六街三市,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酒海街。
在酒海街的街头,有片单开间门面的小酒店。这酒店不大,七架梁的房子两间,一间是店堂,一间是厨房;女的坐账桌算账,男的做厨子带跑堂;早上卖茶,中午卖酒,是爿夫妻老婆店。
这一天是正月三十,再过两天是二月初二,作兴媳妇回娘家。镇江老话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中饭忙过了,锅瓢碗盏一洗,门板一上,夫妻两个分头上街办事了。
女的跑到第一楼街“福禄寿”茶食店里买茶食,这家做的京果粉是有名的。她拎了两包,准备二月二回娘家孝敬父母;顺便又到杂货店里,买了包硝。为什么要买硝?她老子是个手艺人,专做“天地响”鞭炮,前两天带口信来,说手头硝不多了。鞭炮里没有硝引火,点不着,要她顺便带一小包回家。
男的跑到五条街,转了一圈,正好这几天屠宰坊里杀猪,猪蹄子不贵,他买了四只前蹄,准备腌好,剁剁盐水蹄子,当搭酒小菜卖。
天一擦黑,夫妻两个都回家了,女的把茶食放好,把硝朝柜上一放,忙着算账去了。男的把蹄子剁开来洗净,找到五香八角,拿了盐钵子就腌。腌呀腌,盐钵子见底了,他也没有作声,闷头在平时放盐的柜子上翻, 一翻翻到一个纸包,打开来,弄点放在舌头上舔舔,有点咸味,就拿来腌肉了。腌完猪蹄子,他又搬了一盘小石磨子,朝上一压,安心睡觉去了。
过了两天,正是二月初二。天没亮,女的起来准备回娘家了。她取了两包茶食,又想取硝,可四处八下地找,也找不到。咦!怪了,明明放在柜上的,难道飞了?她和男的一讲,男的把头一拍,连喊不好,说恐怕被当做盐腌了猪蹄子了。
于是两人赶紧搬掉小磨盘,把纸媒子打着了,朝猪蹄子上的“盐”一点,哧哧的直冒烟,果然不错,硝被当成盐用了。望望蹄子,腌得倒板扎得很哩!连肉也发红了。要说扔掉吧,舍不得;不扔掉吧,肉里有硝,从来不曾有人吃过,就怕吃出事情来。又一想:做小本生意, 一个钱寻到手不容易, 总要当两个用,总不能眼睁睁地把钱朝水里扔!
怎么办?还是女的有心眼儿,说:“我看,好在硝不多,还是用水多泡泡,把硝泡掉,试试看,也许能吃。”
男的也赞成:“对!就是不能当菜卖,能留着自己吃也是好的。”
说着,夫妻两个从井里吊了几桶水,把蹄子朝水里一放,就泡开了。
怪了,这肉越泡,好象越发新鲜。
男的说:“还是小心一些好,再拿刮刀刮刮。”
女的说:“这皮上还有点毛毛拉拉的,也再钳钳干净。”
说着,两个人抓住蹄子,钳过来,刮过去;生怕留下一点硝,把皮刮得雪白雪白的。然后,放上水,放在炉子上烧起来。没一会,锅里咕嘟咕嘟直滚。女的说:“火这么大,水这么滚,要不了半个时辰,汤就干了。”男的说:“时辰少了煮不透,我看还是抽掉几根木柴,慢慢用小火煨吧。”
说着,夫妻两个就把炉子里的木柴抽掉几根。这下,锅里过半天才冒个水泡泡,象鱼在水底下吐泡泡,这种鱼泡火,就是老牛肉也能煨烂。
一煨,煨了一两个时辰。两人又把肉捞起来,放在大蓝花盘里冷却。一切安排停当,夫妻俩双双回娘家去了。第二天归来,照样赶上上早市的时候,夫妻俩手脚利索地把门板一下,屋里立时飘出一阵阵香喷喷的味道,这股香味十里八里都能闻得到。
这时,店门口来了一位老人家,下巴上留了一把齐崭崭的白胡子,他把牵着的小毛驴拴好,进门就喊:“好香!你家卖的什么菜?”
男的连忙泡上一壶龙井茶,说:“我们店里早市只卖茶,不卖酒菜。”
“你这屋里喷香,案板上不是有好菜吗?”
女的一听,急得涨红了脸:这有硝的肉,不知能不能吃呢。连忙打招呼说:“对不起,那是硝肉,不能当菜的。”
“不当菜,正好搭茶呢。”老人说着,把钱朝桌上咚一放,“我就是闻到这股香味才赶来的。”
男的望望女的,女的望望男的,不好了,这老人家一定要吃,怎么办?女的睁大眼睛说:“老大爷,我们话说在前头,这硝肉不能吃,你一定要吃,吃出事来,我们不能担当。”
“笑话,吃出事来怪我嘴馋,怎能要你们担当。”
夫妻两个拗不过老人,哆哆嗦嗦地把已经冻成硬块块的冷蹄子端出来,切成一盘。男的怕老人吃了这冷肉坏肚子,连忙给加了一小碟姜丝,在姜丝里放了些镇江特好的 香醋。
老人家都等不及了,伸手抓住肉,蘸上香醋,蘸点姜丝,往嘴里一塞,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一边吃, 一边哼着说:“啊呀,这肉好香啊。”吃着,喝着,说着, 一下吃掉一大盘蹄子,喝了三十三壶茶。从开市吃到收市,才摇摇晃晃走出店堂,解开小毛驴,朝上一爬,竟倒骑着走了。
原来,这老人家不是别人,是上八仙中的张果老。他是倒骑毛驴去赴王母娘娘蟠桃会的,路过镇江,闻到这股香味,连仙桃也不去尝,特地跑来吃硝肉了。
这事夫妻两个哪里知道!总以为这老头子一定是吃坏了肚子,昏了头,不然,怎么会倒骑着毛驴走呢?他们想:“客家要是出事,店家也跑不掉,索性自己也尝尝。”看看盘里还剩下几块,男的拿起来蘸蘸醋咬一口,女的拿起来蘸蘸醋咬一口。啊呀,怪不得老人家喊这肉好哩!喷香喷香,酥透酥透的,真是打嘴巴子也不肯丢。这辈子这是头一次吃这么好吃的肉呢!
夫妻两个起先觉得奇怪,左思右想,才悟出一个道道来。原来腌这蹄子放了五香八角和大粒盐,还要放点硝,香味才容易入骨,腌出来才好吃!
从此,这夫妻两个就以做硝肉出了名。后来,人们都说:“这么好吃的肉,叫硝肉多不好听,多不入耳。古人称好吃的肉为佳肴。索性就改叫肴肉吧!”直到现在,镇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经常泡壶茶,放碟姜丝香醋,蘸着肴肉吃。就这样,“肴肉不当菜”一直传到今天。
2025-05-09
浏览178
登录后评论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