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朝年间,刘伶以爱喝酒,酒量大而闻名于河北徐水一带 。
一年冬天,村里传开了一件奇事:不远的小镇上忽然出现了一个老头儿,新开了一个酒馆,自称杜康,门口上还挂着一块大匾:“不醉三年不要钱”。据说,这酒比玉皇的琼浆玉液还来劲呢!刘伶听说,又惊又喜又怒。惊喜的是可以尝尝这种美酒了;恼怒的是酒馆的主人不该说这样的大话。心想:我喝了半辈子酒,走遍天下,也没见过这样吹牛皮的人。
第二天,刘伶的精神格外爽朗,迈开大步直奔镇子上。 刘伶刚一走进镇子,老远就闻到了酒味,馋劲上来了,止不住地咽唾沫。 一会走到酒馆跟前。刘伶站住一看,门面不大,可真新鲜,都是油漆彩画,当中悬挂着金字大匾,上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两边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是:“蛟龙两盏海底眠”。
刘伶看罢暗想:好大的口气,不怕把牛皮吹破喽!今天你遇到我刘伶了,非喝干你的酒不可!他进得酒店,见一位白发斑斑的老头儿正在给顾客斟酒。客人喝得津津有味,你一言,我一语,高谈阔论。大家一见刘伶来了,有认识的急忙让坐 :
“先生来吧,尝尝这新鲜酒吧,不象其他酒那样又辣又呛,嘴里总挂着点味,后劲可大呢,我们谁也不敢多喝,怕真的醉死哩!”刘伶客气了几句,随后找了个座位,也就坐下了。细细端详着这个酒馆:地方虽不算十分讲究,倒很雅致。刘伶正在寻思,忽听掌柜的问了一声:“先生喝多少?”
刘伶抬头一看,心想: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杜康,便说:“来八斗!”
“这可使不得,喝多了会醉死的;顶多喝半斗,再多的话,我就不敢卖了。”
刘伶听了杜康的话,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今天特为喝你的酒而来,你打听打听,方圆百十里的人,谁不知道我刘伶的海量!”
杜康和颜悦色地说:“先生!如果非要喝这么多的话,我也没办法,酒还怕卖吗?”说着就打了一斗。
刘伶接过酒一饮而尽。暗想:这酒好香。急忙说:“再来一斗!”接连三四斗都下去了。第五斗喝下去之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只觉得天也转,地也转。刘伶自语道:“真怪,我几乎走遍全国,名酒喝过许多,也没象今天这么大劲!”
这时,杜康来了:“先生酒够了吗?”刘伶醉醺醺地说: “够了,够了,真是琼浆玉液,劲头可不小。”刚要掏钱,一摸钱包是空的,满面羞愧地说:“掌柜的!今天我来的太慌,忘了带钱,明天给你送来。我叫刘伶,你暂时记在账上吧!”说罢晃晃悠悠地走出酒馆,杜康送出酒馆,客客气气地说:“过三年见… ”
刘伶超趔趄趄地来到家中,昏头昏脑,连屋里都没走到就跌在地上。迷迷糊糊的觉得眼前站着一个人,还以为是掌柜的向他要酒钱呢,定了定神,才认出是自己的妻子,连忙说:“赶快搀我…”妻子一看醉成这个样子,急忙将他搀到屋里:“你怎么喝成这个样子?”刘伶醉醺醺地答道:“没醉,没醉。看啊!嫦娥接我上天了,吴刚还捧着桂花酒呢!” 说完,仰面哈哈大笑,顿时气绝身死。
一晃三年过去了,刘伶的妻子打算搬回老家,正要动身,忽然来了一个老头儿,前来向刘伶讨酒账的。刘伶的妻子一听,可火了:“三年前我丈夫喝了你的酒,回家之后就死了,准是你酒里放了毒药,没找你打官司,你倒来讨酒账!” 说着便嚷开了。乡亲们不知为什么,都出来观看,纷纷议论起来:“谁不知道刘伶是喝酒的老手,从来没醉过,准是这老头把刘伶害死了! … ”
老头儿不慌不忙地说:“大家先别急,刘伶是喝醉了,不醉三年不要钱嘛!现在整三年了,所以我要钱来了。”
大伙说:“刘伶的棺材早停在庄南的破庙里了,你还要什么钱!”
老头儿哈哈大笑:“快去打开棺材,现在那个醉劲该醒了。”
大家一听,都议论纷纷:“这老头是在说梦话吧!”有的说:“打开棺材看看,然后再跟他算账!”人们七嘴八舌,怎么说的都有。
最后,刘伶的妻子说:“咱们就辛苦一趟吧!”人们蜂拥到了破庙里,打开了刘伶的棺材。果然,只见刘伶醉醺醺地嘟囔着:“好酒,好酒…”刘伶醉酒三年才醒的事象长了翅膀,越传越远,杜康酒也从此闻名于天下了。
2025-05-07
浏览503
登录后评论
评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