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ZUer~
频道主
微专业|人工智能+慢病生活方式管理
沈国丰
王珍
白宏锋
马嘉晨
PART1
微专业简介
1
建设背景
“人工智能 + 慢病生活方式管理”微专业建设响应“健康中国 2030”与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工程”战略需求,依托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天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清县莫干山老年乐园(国际康养中心)四方协同平台,旨在构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新模式,打造全国首个聚焦“生活方式医学”的交叉型、微学分、可堆叠的微专业。
2
模块组成
微专业由5个主模块4个分模块构成的课程矩阵组成,5个主模块分别为“主干课程”、“科研方法”、“课程思政”、“实践创新”和“平台项目”(详见“微专业课程模块矩阵”)。
3
建设目标
微专业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理论与实践结合+项目制学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康养企业、保险公司及互联网医疗平台培养和输送具有良好健康素养和人文社科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慢性病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相关的科技创新研究、科普作品制作、智能管理技术推广与健康咨询服务、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懂医学、会AI、能创新”的慢病生活方式管理师。
PART2
微专业课程模块矩阵
PART3
四门主干课程及内容
01.饮食管理与健康
• 饮食健康基础理论
• 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饮食管理的基本策略
02.睡眠管理和健康
• 睡眠的基础知识
• 常见的睡眠障碍
• 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 睡眠管理的基本策略
03.情绪管理与健康
• 情绪的基础知识
•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 情绪管理的基本理论
• 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04.运动管理与健康
• 运动学基础知识
•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 运动抗炎的基本理论
• 运动管理的基本策略
PART4
专业课程设置
PART5
建设方案
1
建设目标
微专业预期通过为期2年的建设,建立包括教学、学习、实践、考核平台在内的,以胜任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
培养模式
微专业将通过以线上(理论课程)线下(实践训练)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过程培养,致力于培养“懂医学、会AI、能创新”的适用性慢病管理人才。建设期间的微专业课程学习不收取学分研读费,修完全部学分(4门主干课程)+方法学模块(全部内容)+创新模块(任选1个)+平台项目/自拟项目(任选1项),共计8学分,由学院审核,报学校教务处审定,发放证书。微专业所修学分可以抵消相应通识课程(自然科学类)2学分。
3
招生选拔
微专业招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愿与兴趣,学生需要一定的学习与沟通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和学历层次不做严格限定,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参加,医学和非医学背景的学生均可参加。
4
运行机制
微专业的教学、管理、咨询和评估均实行平台化。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由团队集体备课制作多媒体课程,实践教学实行导师负责制的项目化管理。
PART6
特色与展望
微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围绕大健康领域的"慢性病预防性健康管理",践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与促进。
微专业课程体系涉及慢病管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体现了“医工融合、医体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需求导向”的建设原则。
微专业课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的科学之基、大学之本与研究之魂。微专业将以“最小颗粒度的课程单元、最贴近临床与产业的场景、最前沿的AI技术”打造未来慢病防控的“全国样板”,为全国数字健康与医养结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范式。
PART7
微专业总策划
PART8
微专业总负责
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预防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浙江省科技厅科技项目、浙江省卫生厅项目、湖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湖州市一般项目和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指导大学生和研究生国家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5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30余项,主编学术著作及教学辅导教材7部。指导大学生获得省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特等奖2项。指导学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软件著作20余项。获得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1次,校级优秀班主任5次,省级和市级优秀农工党党员各1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2次。
PART9
教师团队
张庆华
医学院,教授,中南大学博士,国际、国内硕/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Hiroshima University 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不同人群健康维护与促进、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兼任浙江省科技厅专家、浙江省社科联专家、浙江省学生资助辩论赛评委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或唯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CSCD论文、核心期刊数篇;授权专利2项。先后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鑫远教师春蚕奖”、“四好老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近5年,指导本科及研究生立项校级、厅局级、省级课题9项,1名研究生荣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及“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指导本科生“浙江省护理学科技能大赛”荣获二、三等奖。
王飞
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骨科学硕士,康复医学资深专家。
董颖
医学院,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省级虚拟仿真建设项目负责人,校级本科线上课程重点项目负责人,专业课讲师。
郑庆玲
医学院,省级思政示范课程、省级一流线上课程、省级一流实践课程负责人,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国家级师资.专业课程讲师。
卢添宝
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教师成长中心副主任,《医学整合案例》导师,《儿科学》课程负责人,专业课讲师。
王美芳
医学院,专职心理讲师, 情绪管理、睡眠调节、压力管理专家,浙江省思政专项课题负责人,专业课程讲师。
沈银萍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护士长,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夏志恒
医学院,实验师,运动体育专业,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负责《运动与慢性炎症》课程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郑博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博士,副教授,人工智能专家,浙江省教学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负责平台建设。
张志智
医学院,实验师,负责平台管理、运营与维护。
PART10
学生助教
PART11
产学研合作
博士,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湖州天硒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植物新种壶瓶碎米荠的对外公布者,壶瓶碎米荠硒蛋白提取技术的发明者,植物硒蛋白之父。坚守植物硒蛋白研究与实践近20年,为了让硒蛋白更好地造福人类,从一个研究人员逐步迈向植物硒蛋白的推广与应用者。2008年将“壶瓶碎米荠”作用植物新种在美国Novon杂志上公布,第一次从分类学方面对壶瓶碎米荠进行定名。2008年首次从壶瓶碎米荠植株中提取出植物硒蛋白。2009年壶瓶碎米荠被中国植物志接收为植物新种。2013年,获得植物硒蛋白发明专利。
德清县莫干山老年乐园(国际康养中心)现任院长,湖州师范学院优秀校友。德清县莫干山老年乐园是由马福建院长于1998年重阳节创办的浙北第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是一家以吃、住、医、乐为一体的非盈利性社会机构。老年乐园始终秉承“社会效益优先和服务之上”的理念,凭着一颗孝心、爱心,热情、精心、专业的护理和一丝不够的工作态度善待每一位老人。老院长马福建先生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孝子”、“十佳中国榜样人物”、“全国十大公益之星”、“浙江省道德模范”和“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如今,创办28年的莫干山老年乐园(国际康养中心)全面升级,引进专业医养团队,正是承载着安放长者颐养生活的向往,康养中心构建“涵·养、护·养、尊·养、乐·养、食·养”五位一体的“五养”颐居服务体系,从生活、娱乐、食物、医护等多维度,让长者安心舒居,畅享幸福时光。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5-09-24
浏览250
校园集市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