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x
频道主
山地防守体系创新家 张郃
张郃虽然被很多人算作五子良将里面比较拉胯的将领,认为是苟到最后没人了显得厉害,但是这哥们的战术思想与创新确实是影响深远,下面对其进行介绍。
张郃山地战术的成熟应当在215年宕渠之战被张飞击败后,自此张郃水平越来越高,展现的能力越来越强,比起他早逝的同僚,晚年的他可不比徐晃他们弱。
街亭之战中,张郃面对马谡“居高临下”的布阵,张郃未强攻山地,而是先围困断水,待蜀军士气崩溃后发动总攻。
先以重装步兵消耗蜀军体力(2时辰),继而骑兵侧翼包抄切断水源,最后轻装弩兵实施心理威慑,实现72小时内击溃马谡军团。
《三国志》记载其“晨夜进攻,大破之”,仅用3天击溃2万蜀军,创造冷兵器时代山地速攻典范。
汉中防御战前后,张郃在阳平关至陈仓道构建纵深防御链,首创"移动壁垒"战术,依托秦岭山脉构建“烽燧预警—移动壁垒—关隘锁钥”三级防御网,使蜀军多次北伐无功而返。
其发明的“移动箭塔”被纳入《唐李问对》记载。
战术创举
上述两项略
设计"三段连弩阵",将传统弩兵齐射改为波浪式连续射击,早于李光弼打史思明三队弩手射击法,此战术在230年北原之战中重创姜维部。
木门道之战(231年)中,张郃命令士兵在狭窄谷道人工制造滑坡,将传统伏击战升级为“地形工程战”,成功迟滞蜀军撤退。
考古发现其布阵处土壤有明显夯筑痕迹,印证其“以地制敌”的作战理念。
《晋书·职官志》记载西晋军队仍保留“郃营”编制,专门训练山地机动战术。现代军史学者李硕评价:“张郃将中国古典战争从蛮力对抗推向智力博弈,堪称冷兵器时代的蒙哥马利。”
但是,凡是都要加一句但是,对吧?张郃除了山地战,其他仗打得都不太好看。博望坡败于刘备,江陵城下毫无战果,就连其特长山地战,对上张飞还是吃亏了一次。如果说张郃山地战是一流,那么其他的可能在一流地板级别,甚至还要低。
而且我认为张郃还是偏向防御战。就其进攻战而言,取得胜利的次数不是很多,何况大胜,硬仗打了也不少,所以能够面对持久战,军事素养一流。定军山收拢残兵,灵活应变一流。就其履历战绩来看,所谓五子良将中,张郃应当排在第二。
总评
张郃的军事价值体现在将东汉传统阵地战发展为机动防御体系,尽管存在战略进取性不足的缺陷,但其地形改造能力与防御战思想深刻影响了魏晋军事体系发展,无愧巧变之名。其军事思想的核心在于 “以地制人、以时破势”,这种强调战场环境与时机掌控的理念,至今仍是陆军战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历史#历史人物#三国
张郃虽然被很多人算作五子良将里面比较拉胯的将领,认为是苟到最后没人了显得厉害,但是这哥们的战术思想与创新确实是影响深远,下面对其进行介绍。
张郃山地战术的成熟应当在215年宕渠之战被张飞击败后,自此张郃水平越来越高,展现的能力越来越强,比起他早逝的同僚,晚年的他可不比徐晃他们弱。
街亭之战中,张郃面对马谡“居高临下”的布阵,张郃未强攻山地,而是先围困断水,待蜀军士气崩溃后发动总攻。
先以重装步兵消耗蜀军体力(2时辰),继而骑兵侧翼包抄切断水源,最后轻装弩兵实施心理威慑,实现72小时内击溃马谡军团。
《三国志》记载其“晨夜进攻,大破之”,仅用3天击溃2万蜀军,创造冷兵器时代山地速攻典范。
汉中防御战前后,张郃在阳平关至陈仓道构建纵深防御链,首创"移动壁垒"战术,依托秦岭山脉构建“烽燧预警—移动壁垒—关隘锁钥”三级防御网,使蜀军多次北伐无功而返。
其发明的“移动箭塔”被纳入《唐李问对》记载。
战术创举
上述两项略
设计"三段连弩阵",将传统弩兵齐射改为波浪式连续射击,早于李光弼打史思明三队弩手射击法,此战术在230年北原之战中重创姜维部。
木门道之战(231年)中,张郃命令士兵在狭窄谷道人工制造滑坡,将传统伏击战升级为“地形工程战”,成功迟滞蜀军撤退。
考古发现其布阵处土壤有明显夯筑痕迹,印证其“以地制敌”的作战理念。
《晋书·职官志》记载西晋军队仍保留“郃营”编制,专门训练山地机动战术。现代军史学者李硕评价:“张郃将中国古典战争从蛮力对抗推向智力博弈,堪称冷兵器时代的蒙哥马利。”
但是,凡是都要加一句但是,对吧?张郃除了山地战,其他仗打得都不太好看。博望坡败于刘备,江陵城下毫无战果,就连其特长山地战,对上张飞还是吃亏了一次。如果说张郃山地战是一流,那么其他的可能在一流地板级别,甚至还要低。
而且我认为张郃还是偏向防御战。就其进攻战而言,取得胜利的次数不是很多,何况大胜,硬仗打了也不少,所以能够面对持久战,军事素养一流。定军山收拢残兵,灵活应变一流。就其履历战绩来看,所谓五子良将中,张郃应当排在第二。
总评
张郃的军事价值体现在将东汉传统阵地战发展为机动防御体系,尽管存在战略进取性不足的缺陷,但其地形改造能力与防御战思想深刻影响了魏晋军事体系发展,无愧巧变之名。其军事思想的核心在于 “以地制人、以时破势”,这种强调战场环境与时机掌控的理念,至今仍是陆军战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历史#历史人物#三国
2025-02-08
浏览428
名将战法
登录后评论
8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