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纸儿
频道主
云梦文澜丨望海顶赏茶
茶洞在云浮市区之西南十里,素产茶叶,以茶得名。所产之茶,旧志谓之“茶洞茶”。后来驰名远近的“迳心茶”,也是茶洞茶。迳心茶产自茶洞属下的“迳心村”,故名“迳心茶”。产自茶洞的茶,不管叫什么名字,它还是茶洞茶。
我爱喝茶,更爱逛茶园。茶洞有个望海顶茶场,我曾三次造访,主要目的是欣赏那里的茶景。
望海顶,是大金山的余脉,山高林密,登顶能望见北面的西江(当地人称西江为海)。茶场就在望海顶半山上,是2014年创建的。200多亩的茶场里种有本地小种绿茶、英红9号、云抗12号、大叶黄金茶等。所产“茶洞一号”红茶条索紧致、金毫毕现、汤色红亮,兼具“花香、山韵、甜水”独特滋味,产品畅销市内外,深受消费者赞誉。
我对茶没有研究,向来只认同它的“解渴”功能,因此不会“品茶”,但对茶园却情有独钟,特别喜欢欣赏茶园的茶景。
望海顶茶场所在的坑冲(埇),叫三江坑,原是茶洞大队(今茶洞村委)的三江坑茶场的旧址。三江坑茶场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饥荒问题,由时任大队支部书记李汉林带领社员开办,种植木薯、番薯、芋头等杂粮作粮食,首任场长为新塘村的李品清。饥荒问题得到缓解后,1968年大队开始在农场组织连片种植本地茶100亩,70年代又引种了云南大叶种茶。80年代,茶场逐渐荒弃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90年代,种植沙糖桔。也许是茶洞人爱喝茶的缘故,无论改种什么,都没有挖掉原茶场里的那些优势茶树。那些得以存活至今的老茶树,便成了望海顶茶场的“老班子”。
望海顶茶场的入口在茶洞至蕉坪村乡道边,交通十分便利。踏入茶园,便进入了山坡下那葱郁的绿色海洋,梯地上的茶树整齐得如街道社区的花圃,又一改花圃的呆板,如灵动的诗行在山坡上蜿蜒铺展,满溢着蓬勃的生机与灵动的希望。被晚雾朝露精心润泽过的茶叶片儿,绿得深沉而透亮,鲜嫩得似乎能掐出水来。叶片边缘的细小锯齿,像是悠长茶史镌刻的细微痕迹,它们紧密簇拥,层层相依,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新生的叶芽在老叶的呵护下,更显娇柔,芽尖上闪烁的水珠,于阳光的轻拂下,宛如细碎的钻石般熠熠生辉。
三江坑的“江”,也许当写作“岗”,是山的皱褶,“三”是虚数,表示“多”。有多个皱褶的狭长山谷,是雾的天堂。这样的地理环境容易生雾和藏雾,云雾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可长时间逗留在山谷间。此种环境,最适合茶树生长。阳光是日之精华,雾则是月之精华。吸尽日月精华的茶树,长出来的茶叶自然是最好的。
茶园周边的大叶黄毛榕也是独特一景。黄毛榕与常用的汤料“五指毛桃”同科,叶子也是五齿的,大得像蒲扇。在我乡下,这种树有个土名叫“鹞婆树”,鹞婆,即母鹰,那大树叶的确像老鹰张开的翅膀。树林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沙糖桔地,土层肥沃,沙糖桔枯死后,黄毛榕长得欢快,几年间便长成了原始森林的模样。树林是鸟的天堂,常见成群的不知名小鸟飞来飞去。各种鸟悦耳的鸣叫声,是赏茶园必听的乐章。
望海顶茶场有几处茶园,分布在黄毛榕树林中,茶园间并不相连。第一次去参观的时候,我就很奇怪这种布局,难道是因为山地承包问题没有解决吗?李良君告诉我,那是有意为之,保持这里的原生状态,茶树就不用除虫,因为生出来的各种虫子都不够周围的鸟吃。我大悟,这是利用食物链自然除虫,让茶树原生态生长哦。他们告诉我,茶场不但不使用农药除虫,而且化肥也不用,只用有机肥。此刻,我感觉茶园突然变得高大而亲近起来,沿着曲折的小径缓行,微风轻拂,丝丝缕缕的茶香悠悠萦绕。这茶香是自然流露的,有别于沏茶沏出来的香,它清冽淡雅,不似馥郁香水般浓烈逼人,却自有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宁的独特魅力。它交融着泥土的醇厚质朴、青草的鲜嫩清新以及阳光的暖煦明媚,纯粹而自然,恰似大自然最本真的轻声呢喃。深深吸气,身心似被这茶香温柔包裹,尘世的疲惫与纷扰刹那间烟消云散。
茶场吸引不少画画的、摄影的、跳舞的、弹琴的人前来打卡。茶场的主人把工具房建成敞篷式的,左右前面没有墙,可以直接亲近茶园。左前方的高坎儿,还搭建了一个有矮栏杆的木板小平台,可以在上面观景、拍照、抚琴,甚至是跳舞。看得出,这设计是用了心思的。
在茶场的敞篷里,是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赏茶的。见有人来,主人会放下手中的活儿,为你沏各种的茶,回答客人的各种提问——这里不是旅游景区,他们不会像景区的导游那样主动向你背诵设计好的各种介绍。品着茶赏茶,满眼是绿色,即便杯子里的是红茶,仿佛也要变成绿色了。置身茶园,时间仿若被施了缓行的魔法,让人得以悠然沉浸于这份宁谧与美好之中,沉醉在这无垠的绿色天地,忘怀尘世的喧嚣纷扰,于茶香茶韵里品味生活的真意,静赏自然与文化交织的华章。
站在小平台上待了一会儿,我随口说,望海顶,望海顶,若在山顶之上筑一凉亭,约三五知己望海、听风、赏茶、品茶、倾偈,岂不快哉?
主人沉默了半晌,回道:快哉是快哉,但可能是“十六五”“十七五”规划实施以后的事了。
现在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说筑亭子是十年后的事。十年后太久,怎么不争朝夕?那时候,今天同行的各位都是退休的老头子、老大娘了。不过,那时候恰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愿腿脚还争气吧。
而今,到未来的望海顶凉亭里赏茶,便成了我的一个新盼头。
作者:叶广学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5-03-14
浏览23
登录后评论
1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