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𝑻𝒉.贴管部长🧊
管理员
清华大学的校园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样,教学科研设施先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以下是对清华大学校园的详细介绍:
历史建筑
- 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11年建成,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由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手书匾额,是清华早期历史的重要象征。
- 二校门:早期清华大学的正门,被称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古典优雅的石门,许多重要的活动和纪念时刻都会在此取景。
- 大礼堂:极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庄严肃穆,可容纳上千人,常举办重要的学术报告、音乐会等活动。
现代建筑
- 李兆基科技大楼:位于校园东南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米,是清华大学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为多个院系、研究机构和直属单位提供了教学科研场所。
- 新清华学堂:由校友捐赠、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气势恢宏,观众大厅设池座和两层楼座,可容纳2011人坐席,舞台设施先进,适合举办各类大型专业演出和会议。
- 人文社科图书馆:位于校园教学核心区,2011年落成并投入运行,由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设计,形如一把钥匙,馆藏以中外文人文社科类图书和期刊为主。
园林景观
- 水木清华:位于工字厅北侧,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园内有荷花池、小桥、亭台楼阁等,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似,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
- 近春园:核心景观是被“荷塘月色”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山丘和树林,岛西南侧有古式长廊,通过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
- 甲所、丙所及园林:位于工字厅以南,1917年-1919年建,均为西式单幢砖木结构,其间树林成荫花草拥簇,草木山冈、溪流环绕、环境幽雅。
文化场馆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藏品有1.3万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器6大类。
- 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重要文化地标,诞生于清华大学建校之初,现已形成总馆、六个专业分馆及院系资料室组成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总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馆藏总量超600万册(件),电子图书900多万册。
历史建筑
- 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11年建成,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由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手书匾额,是清华早期历史的重要象征。
- 二校门:早期清华大学的正门,被称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古典优雅的石门,许多重要的活动和纪念时刻都会在此取景。
- 大礼堂:极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庄严肃穆,可容纳上千人,常举办重要的学术报告、音乐会等活动。
现代建筑
- 李兆基科技大楼:位于校园东南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米,是清华大学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基坑最深的工程,为多个院系、研究机构和直属单位提供了教学科研场所。
- 新清华学堂:由校友捐赠、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气势恢宏,观众大厅设池座和两层楼座,可容纳2011人坐席,舞台设施先进,适合举办各类大型专业演出和会议。
- 人文社科图书馆:位于校园教学核心区,2011年落成并投入运行,由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设计,形如一把钥匙,馆藏以中外文人文社科类图书和期刊为主。
园林景观
- 水木清华:位于工字厅北侧,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园内有荷花池、小桥、亭台楼阁等,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似,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
- 近春园:核心景观是被“荷塘月色”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山丘和树林,岛西南侧有古式长廊,通过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
- 甲所、丙所及园林:位于工字厅以南,1917年-1919年建,均为西式单幢砖木结构,其间树林成荫花草拥簇,草木山冈、溪流环绕、环境幽雅。
文化场馆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藏品有1.3万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器6大类。
- 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重要文化地标,诞生于清华大学建校之初,现已形成总馆、六个专业分馆及院系资料室组成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总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馆藏总量超600万册(件),电子图书900多万册。
2025-07-08
浏览124
暂无评论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