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骑兵与游牧骑兵战术与装备第二篇(汉匈三百年战争)
    汉朝与匈奴的三百年战争 (前200年——前89年)
     接上文,已经分析了汉朝与匈奴骑兵的战术与武器装备,接下来就是汉匈实力对比和战役解析,汉朝骑兵记载数量非常多,骑兵的战马在汉武帝时期官方军马就有40万,而西汉骑兵最大出动规模为18万和21万。那么这里就要重点了解一下匈奴了。不了解匈奴的强大,是无法客观分析二者之间的三百年战争的。(白登山之围到东汉时期燕然勒石),这里补充上一篇遗漏的西汉骑兵和匈奴骑兵的资料。
     根据出土文物和壁画,判断西汉骑兵使用短臂长梢复合弓,长度和匈奴弓一样为130公分左右。此种复合弓在使用的时候比较稳定,箭头主要为三翼銎式和铤式箭镞,长度大约在3到8厘米,连同箭杆重量在30到50克,配合骑兵使用的短臂长梢复合弓,射程超过匈奴骑兵使用的弓。图片为出土弓和箭。最底下箭头备注错误了,实际是鋌式箭镞,写成銎式了。
       补充匈奴弓的一种:已知出土匈奴弓的残留痕迹显示匈奴弓为1.3米,而蒙古国考古出土的匈奴弓保留木头得知,部分匈奴骑兵可能使用一种弓体上下不对称的类似斯基泰弓的弓。能更快射出弓箭。
                   匈奴的国力问题
1领土面积—— 秦汉之际,匈奴通过南征北战,先是彻底击败吞并东胡人,又向西和向北进军,先后征服荤窳,屈射,丁零,隔昆,龙新犁五个部落民族(各自还有很多部落),又向西南进军,击破月氏和乌孙,逐渐控制了西域26国,西域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匈奴领土包括提供赋税的属国在内,南北方向从西伯利亚到高奴(延安)接壤,东西方向从大兴安岭一代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巅峰时期领土为汉朝至少3倍,大约600到700万平方公里。
                 匈奴的生存环境
       匈奴的巅峰时期正好是草原的黄金时代,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院士研究表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3年,中国北方到草原的气温比今天高1到2摄氏度,(不要小看这点温度,中国在明末比今天寒冷2摄氏度就爆发了持续26年的天灾)而同时期西汉农学家氾胜之也记载,长安城附近农作物比今天提前半个月耕作,冬至后112天即可以播种水稻。匈奴人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河南地,西域,东部领土的南方近一半领土都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而考古遗址的出土证明匈奴不仅有农业生产,还有集中饲养牲畜,渔猎,其生产技术也是非常先进,出土多处冶铁作坊。(注:后世人因为蒙古高原缺少铁矿,想当然的认为匈奴没有铁器,这是大错特错了)匈奴并非人们印象中的没有铁器使用骨箭石箭的落后民族,相反它非常的先进,以至于让人瞠目结舌。至少在春秋时期匈奴就进入青铜文明了。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得匈奴积粟食军”》 
《汉书,西域列传:(匈奴)四千骑田车师,各万余骑屯田右地》。(屯田)
而今天的俄罗斯和蒙古国考古出土的匈奴墓葬,一样出土了粮食,匈奴已经占据了游牧所需要的最好地盘。人口数量不会是某些写学者推算的一百多万。图片为出土匈奴墓葬粮食残留和战国以前匈奴青铜箭头,以及匈奴金属饰品。
箭头
          匈奴的人口问题
      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发兵40万精锐白登山围困刘邦,匈奴骑兵的人数另一说为30多万,前者更可靠,理由是刘邦在白登山之围的晋阳战斗中就已经连战击败匈奴联军,乘胜追击才被匈奴以老弱迷惑欺骗,(派使者观察十次匈奴大营才被欺骗),除去被斩杀的匈奴加三十多万精锐骑兵,再加上数量不少的老弱,匈奴这次出兵远远超过40万了,40万军队其中三十多万精锐,按一丁精壮一户五口推算,也有200万人口。而匈奴自然不可能动员自己当时4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全部丁壮,这40万军队仅仅是其精壮人口中的一部分,冒顿不可能把全部匈奴精锐动员起来,匈奴此时人口在200万到300万左右,分布在大约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平均一平方公里0.75人,一平方公里为1500亩,也就是人均占地面积2000亩。
汉朝从公元前133年,到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的“燕然勒石”,(斩首13000,俘虏20余万)。几乎是持续对匈奴用兵221年才将匈奴帝国彻底打趴下。其中的战争导致匈奴人口损失,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感受一下匈奴有多“惨”损失了多少人口。此处为汉武帝到东汉初150年战争人口损失数据。
1,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就斩杀匈奴骑兵并且验明首级的就有16万多(西汉军功制度非常严格,列侯 高不识 因为多报斩首而被废除侯国)受伤的只会更多,加上主动和被动投降汉朝的的,二人给匈奴带来了至少三十万精壮人口损失。
2 :前103年,赵破奴以2万骑兵战匈奴,匈奴左贤王部8万人急行军6 7百里来抵御,汉军2万人全军覆没,匈奴损失无记载。
3:前99年,李广利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斩杀万人,自己损失六七成。同时李陵5000步兵借助地理,击杀匈奴近万人。(匈奴动员了11万人,其中3万是单于精锐)
4:李广利以骑兵7万与匈奴十万骑兵大战十天而归,匈奴伤亡不祥,同时商丘成三万骑兵战匈奴左贤王三万骑,转战九日,匈奴退还。损失不详
5:李广利先以2万骑兵与匈奴2万骑战一日,此时军中内斗,汉军军心不稳士卒疲惫,被匈奴单于追击,大败汉军7万。匈奴伤亡不祥。(李广利被匈奴杀死后,匈奴遭遇几个月的风雪“人民疫病,谷稼不熟”,损失不祥)
6:汉武帝驾崩后5年,汉军追斩匈奴9000。
7匈奴以4000骑兵攻河西,被杀的只有几百人逃回去。
8汉宣帝以5位将军16万骑兵,加常惠5万乌孙兵共同讨伐匈奴,匈奴驱赶牲畜逃遁,5将军斩首仅仅3000多,而常恵这边斩首39000余。,匈奴损失超过42000。
9匈奴以10000骑兵报复乌孙,遇到大雨雪天气,还者不能十一。损失超过9000。
10匈奴的曾经的附属国丁零,乌桓,乌孙共同攻击匈奴,斩杀匈奴数万,而匈奴百姓饿死的有十分之三,畜产损失一半,从此“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皆瓦解,攻盗不能理”,以至于在之后汉军仅仅“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汉军三千人就可以长驱直入草原了。
11“是岁也,匈奴饥,人民畜产死什六七,又发两屯各万骑以备汉”,(人和牲畜死了十分之6到十分之7)
12:这时候,匈奴单于“将十万骑旁塞猎,欲入边寇”(竟然还可以聚集起十万军队,全部军队差不多20多万)……
13,接下来就是匈奴内斗,5单于并立最后只剩下南北两个,其中一次大战两单于加起来就有10万军队(一方6万,一方4万)。南方匈奴投降内附汉朝,北方匈奴西进西域发展,最终在公元前36年被陈汤斩杀。而到这时候了北匈奴依旧存在,一直在漠北回血。
14而内附的南匈奴,也叛乱过几次都被平定。到了东汉初期,南匈奴短暂复兴,刘秀派吴汉等人讨伐也不能胜,匈奴掠夺到了上党(今天山西南部长治市),扶风(今宝鸡),天水一代,东汉的边境没有一年安宁,最后打垮他们的并不是汉朝骑兵,而是游牧民族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前221年至23年)连续多年的干旱和蝗灾导致匈奴衰落内斗。《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单于畏汉乘其敝,乃遣使诣渔阳求和亲”),连续多年的天灾爆发了旱灾和蝗灾,连草原都枯黄了,匈奴因此人和牲畜死去大半。
      以上数据为匈奴150多年战争期间的人口损失,其中仅仅一小部分被汉朝斩杀以及杀伤后死亡,还有被其他民族和国家攻击,外加战争中的赖以生存牲口损失和农业不收进一步导致大量人口减少,以及天灾冻死饿死。匈奴在这15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点时间恢复人口经济,最终被群起攻之陨落。它的人口数量庞大可想而知,绝不是一些学者推算的一百多万,(他们似乎认为游牧民族没有文明,也养不起几百万人口)——嗯,一百多万人口的精壮男子都不够卫青霍去病斩sha的。匈奴的人口数量巅峰时期大概在600万到800万之间,这要算上被征服吞并的国家,羁縻贡赋的部落国家。其中仅仅乌孙,就有超过60万人口。西域人口至少120万,河西走廊40万左右,(霍去病仅仅斩杀俘虏的匈奴骑兵就有51460人,集体投降汉朝的又有几万,外加逃走的不祥)加蒙古草原约400万平方公里的匈奴本部300多万,北部的民族部落,东部的羁縻民族。
             西汉骑兵的战术
以下内容为复盘汉武帝时期西汉骑兵对匈奴战役经过。
1霍去病封侯之战:前123年春,卫青统领大军从定襄(今和林格尔)出发,霍去病为校尉在军中,卫青令各部出发寻找匈奴主力,斩首几千并未遇到匈奴主力,于是又派大军,更加深入,斩杀俘虏各小部落上万人,其中东边的苏建和赵信(匈奴降将)将2万人,以三千人前锋侦查遇到匈奴主力三万,全军覆没,赵信投降,苏建仅以身免,而后续部队一万七千人中也有匈奴降兵降将,闻此大乱,平定内乱后,大军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作战了,而霍去病这时候消失了,他带着800骑兵趁机“侦查主力”深入西部几百里,寻斩匈奴2028级,其中还有单于祖父辈叔父辈高官,被封为冠军侯。
2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选择在春天出击河西走廊,这时候匈奴人都分散开了在放牧牲畜根本集结不了大部队。他带领着一万骑兵,进至兰州(金城)后沿着庄浪河向西北进军,河西走廊东部为休屠王,西部为浑邪王,二王同时还节制众多中小部落。霍去病军先攻遫濮部,打残后者,(后者后续不见于史书)马上西进攻打且末部,当阗部,屠各部,三部皆是一击即走逃之夭夭。于是霍去病继续西进到焉支山南部,遇到折兰部和卢侯部,二部一样不战而逃,霍去病因此得以不经过东部休屠王,而来到了浑邪部王城,速度之快,浑邪王根本来不及召唤在外分散放牧的族人,仓促之下只能以2000骑兵阻击,却被打的仓皇逃窜,霍去病又攻打浑邪王王城昭武城,仅仅损失数十人就斩杀俘虏千人,并抓住大量来不及逃走的贵族(金日磾这时候应该不在其中)。霍去病“六日破五国,胡骑千里惊”。
休息两天后,霍去病选择向东进攻击东部的休屠部,休屠王逃走,霍去病得祭天金人,没有斩首,霍去病似乎很不满意,又返回西部与集结了2万人的浑邪王大战,其中分兵一千保护侧后,先射后冲,获得胜利,斩杀俘虏8960人,斩杀匈奴折兰,卢侯二王。自身人和马损失也很大,最后回去“师率减什七”(损失7成)。
3第二次河西之战。在霍去病验证了自己的战术后,汉武帝非常满意,仅仅几个月后的夏天,给霍去病5万精锐的骑兵继续攻击河西走廊断匈奴单于的臂膀。因为匈奴已经有了防备,所以这一次霍去病选择绕路,从代地出发(今蔚县),经过贺兰山进入乌兰布和沙漠,到达居延泽(今居延海,有两湖泊),修整后沿着弱水南下,没有等到前来会师迷路的公孙熬,霍去病当机立断再次出发,从合黎山北(张掖市北)突然出现在匈奴主力侧后,大败匈奴主力,斩杀32000,俘虏2500余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上曰:“骠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
       西汉骑兵出击草原,都要寻找匈奴主力歼灭,其中的霍去病骑兵部队每次出击,都能精准找到匈奴人聚集区,没有迷路,他的部下有匈奴人,其中封侯之战800人斩杀2028人的战斗,手下军官有仆多,高不识,刑山(汉人),徐自为  四人,除去刑山曾被俘虏到匈奴过,余下三人皆是从匈奴投降而来,基本都是楚汉争霸时期到西汉开国时期逃入匈奴的汉人,在汉景帝时期被招募而来的。《汉书,张陈王周传:其后匈奴王 徐卢 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他们因此对匈奴了如指掌,霍去病有了向导后,以最精锐的骑兵战马(而敢力战 深入之士 皆属  去病),根据考古出土的西汉悬泉置竹简记载,西汉王朝仅仅是驿站的驿马,平均高度都超过了136公分,并且有不少比例身高在140公分,体重推测在700斤到800斤之间,并且喂食粮食盐巴,远远超过匈奴战马的平均不到130公分体重650斤左右的战马,且匈奴战马仅喂食草料,速度爆发力耐力全面被霍去病战马碾压,霍去病寻找到匈奴主力后就是骑兵突击,使用对匈奴弓箭骑兵有克制作用的马戟骑兵,弓箭手同时射击,汉军弓箭更稳定射程更远,马刀也比匈奴长的多,至少长20多公分。因此才能打出如此夸张的斩首。图片为悬泉置竹简记载的驿马高度,数据来自遗址官方
         西汉末期到东汉时期的汉匈拉锯战争
附上出土敦煌竹简和玉门关竹简对匈奴的记载:这一时期,匈奴大衰落,北匈奴经营西域,汉朝巩固领土在西北设置烽火台,预警保护移民。以下竹简中记载的隐藏文字用?(问号)代替。
1虏去亭?若?百步内以?百弩三石传??追之。
2诛虏燧(烽火台)郭翁随所假留署所,三石弩一伤(匈奴),临要戍卒贾射承弩,一伤一中淵(深),(一伤,一深中匈奴估计活不成了)
3羊2000头,马数十匹,虏(匈奴)所略(掠),
4疑似汉武帝的圣旨:制:击匈奴降者,赏,令??者众八千人以上封列侯,邑2000石,赐黄金500。取故君长以马君长皆令长其众,赐众如燧长其斩??赋2000石?????……(降伏匈奴8000人以上封列侯)。
5敦煌郡太守告之:“丙午,虏可200余骑焚广汉塞,格至其夜过半时虏去”(匈奴200多骑兵焚烧汉朝据点,战到夜半匈奴离去)。
6王莽下诏书欲拆分匈奴为15部:……匈奴国土人民以为十五,封稽侯子孙十五人皆为单于。
7记载烽火台士卒练习弩箭:侯长,士吏皆试射,……发十二矢中矢六为程,过六,赏勞十五日。(烽火台守卒多用弩,3石到6石弩)
8鄯善和匈奴骑兵攻打到了敦煌:鄯善共奴虏可千骑来过敦,诸尉吏在者至鄣所部据城(防守)
9汉军出击匈奴:前大司马以兵出,未知審所之有不盛寒,唯为乞衣(大军没带够衣服,求衣)
10请求增加2000兵一起打匈奴:二千人兵欲乘新出兵威及诸国未败坏,迫发之。
11匈奴来了如何点火:望见虏塞外及入塞即还,则下蓬(火)止烟,如次亭未下,蓬止烟火,人走,传相告。都尉出追未还,毋下蓬。(匈奴骑兵进犯,点燃烽火,汉军骑兵出击)
12:??卒三人,其一人侯,二人负马矢。
13六石弩二(张),五石具弩一。
14法律条文:亡入匈奴外蛮夷,守弃亭郭者,不坚守降之,及从塞儌外来降而賊杀之,皆要斩,妻子耐(刑法)。
15请求出兵的:——今共奴已与鄯善不和,则中国之大利也,臣愚,以为钦将北兵。
16:吏士胡兵(汉朝西域联军)则乘利奔突追逐,以鍪㔆(头盔和刺击兵器)达,僵尺游离六七十里……请求出河西兵2000(第十条内容的补充奏疏)。
    以上出土竹简,记录了汉匈的西域河西的拉锯作战,匈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经营西域后远离汉军大本营化整为零对抗汉朝,汉朝移民后选择设置烽燧据点预警和防御匈奴,配以骑兵反击,烽火台的步兵多用三到六石弩箭射杀匈奴,但是效果并不好,无多少击杀击伤匈奴的记载,更多是起提醒作用,而汉朝骑兵看到预警烟雾后便会追击匈奴,甚至有缠斗到夜半的,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这里的匈奴骑兵以小规模组织发动攻击,十几人到二百多人不等,穿铁甲拿盾牌弓箭马刀攻击烽火台,或者直接就是掠夺汉朝百姓的牛羊人口财产,抢了就跑。
            东汉对匈作战
     东汉建国并没有解决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度田令失败)刘秀又废除义务兵郡国兵制度,采用募兵制,因此西汉正规军规模不大,面对衰落的匈奴和已经投降的南匈奴,东汉不仅没有发展马政,反而裁剪了规模,(“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   “二月戊戌,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对比西汉汉宣帝时期出动21万骑兵讨伐匈奴,东汉最大一次动员对匈作战也仅仅出动38000骑兵,还是联合西域国家的骑兵。而缺少骑兵,面对叛乱的南匈奴,东汉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开国初派出大司马吴汉讨伐也以失败告终。(九年,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抄暴日增)。匈奴深入到了长安城西边的岐山,山西南部的上党,东汉边境没有一年是安稳的,为此迁移百姓到塞内,而南匈奴的衰落,也并非东汉军队平定导致的,而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了温暖期结束了,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3年。(上文有提到原因)。没有骑兵,是对付不了游牧骑兵的。没有天灾剪除已经强盛起来的南匈奴,已经到达内陆的南匈奴骑兵会造成什么破坏,只有靠想象了,《九年,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抄暴日增。十三年,遂寇河东,州郡不能禁。于是渐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已东,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入寇尤深。二十年,遂至上党、扶风、天水。二十一年冬,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
《武帝赞》
瀚海单于控弦惊,谁言胡骑只孤营?
连年朔漠传烽火,一霎中原尽旆旌。
推恩裂土诸侯弱,举士贤良汉苑清。
莫道秦皇空朔北,刘郎犹筑受降城。
《匈奴赞》
朔风卷地起阴山,控弦十万踏穹川。
龙城飞将惊瀚海,单于金帐裂秦关。
白骑突驰波斯月,黄沙漫卷欧罗烟。
三百年战烽烟尽,犹见赫连擎狼烟。
2025-08-26
浏览933
登录后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