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冷知识:有钱人为什么都热衷于做慈善?无外乎两种动机
心理学冷知识:有钱人为什么都热衷于做慈善?无外乎两种动机 
 
 
从比尔·盖茨(Bill Gates)、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以及国内的马云、任正非和数年之前火遍一时的陈光标、曹德旺,我们会发现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们不仅会致力于发展自己原本的生意,也更倾心于各种慈善事业。 
这种风气似乎在之后已经有所改变:慈善原本给人的感觉是“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那些十分富有的人才会将自己多余的财富分给生活暂时比较穷苦的人们。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能够看到的与“慈善”相关的活动越来越多,就连一些娱乐明星都开始不厌其烦地参加各种慈善晚宴。诚然,娱乐明星也是“有钱人”,毕竟有的娱乐明星连偷逃的税款都多达数亿。但是这种对慈善行为趋之若鹜的风气又是为何兴起?在其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深刻道理呢?其实他们并不是为了献爱心,而是另有所图。“慈善”在中外文化中的区别所谓“慈善”,我们从汉语的词义学角度来理解,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善”之上,亦即对于他人的一种善行。  
其实这一行为最早是源自于西方的,“慈善”在古希腊语当中被称之为charity,原意指的是“爱”,直到今天,这一词汇也被延续到了英语之中。 
所以想要追溯“慈善”行为的源头,我们还是应当去观察西方社会的相关事宜。
 
在西方社会之中,由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准则,所以西方社会之中人们的贫富差距往往比较大。其次在近代西方社会之中,由于不像中国这样,传统上就有后代继承长辈财产的规矩,即便是到了现在,许多人到了中年也依旧有储蓄的习惯,目的就仅仅是为了“给孩子攒钱买房”、“给孩子攒钱结婚”等。 
但是在西方社会,这样由长辈处继承财产等同于不劳而获, 
于是西方政府只能够通过设置高额的遗产税来限制人们继承遗产。于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视角下,“慈善”行为就相当于是一种在社会当中进行的财产再分配,一方面可以让财富分布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缓解人们由于贫富不均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思想并不存在,恰恰相反,早已存在的儒家思想使得人们十分重视财产的分配。比如在《论语·季氏》当中,孔子就表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其中就提到了财富平均分配对于维持社会安定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同样是慈善,但是这一行为在中外两种文化背景之中的缘起及内涵是截然不同的。 
慈善行为的动机与结果
 
就像是上文所提到的,“慈善”行为说穿了就是将自己的财富分配给社会当中的其他人,这一行为的动机在东西方是有区别的,同样在这样的行为出现之后所取得的结果也是有区别的。1.西方社会的多与寡对于西方的诸多富豪而言,许多人热衷于做慈善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避税。上文当中已经提到,西方社会的政府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事实,只能通过设置高额的税务来进行避免。 
所以在许多西方的富人看来,即便是自己通过努力取得了很可观的收入,那么也要有许多一部分会因为税务法而上缴给各州及国家的政府。 
著名篮球员动员林书豪曾表示,在美国国家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这样一个高收入的联盟当中获取收入,即便是每年能有千万美元的合约,那么抛开其中上交的各种税务以及给各种服务人员的报酬,最终到手的收入往往只有总收入的37%,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不会理财的球员会在退役之后迅速破产。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财富上缴的情况,许多人会选择将一部分财富投入到慈善活动之中,已达到收入正好在税线以下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在社会当中收获人们的好感。 
许多商人也有从政的想法,这样的“群众基础”无疑能够为自己之后的生意发展以及政治野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2“收割”与“人设”但是在中国,或者说在亚洲,截然不同的社会情况使得税务的收缴压力并不是那么大。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偶尔可以看到某些演艺明星偷逃税款的消息,这不由得使我们警醒:社会当中依旧存在贫富不均的状况。 
同样,诸多企业家也好、演艺明星也好、甚至如今的一些“带货主播”们,都在拥有了一些名望、社会地位以及财富之后,频繁投身于慈善事业,以至于直到其中的某些人由于丑闻而被批评时,还有很多人会感到震惊:这个人常常参加慈善事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人,怎么会偷税漏税呢? 
这恰恰就是他们要参加慈善活动的目的了。在中国,随着信息传播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文娱生活日益多样。
 
于是许多文娱明星借着这种高曝光度而走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来。 
又由于频繁出现在媒体之上,这种“存在感”使得这些人在社会当中潜移默化的拥有了稍高的社会地位,加之高于常人的收入水平,就导致一种他们是“有钱人”的感觉。 
有的人利用这种知名度,开始以自己的名义经营餐厅、开拓品牌,进一步的“收割”人们的财富。 
与此同时,为了在公众面前打造出一种“大方”的“人设”,同时也将手中的财富进行一定的均匀,频繁露面于各种慈善活动的他们就达成了一方面赚大家的钱,一方面在人们心中树立美好形象的“一箭双雕”的目的。
 
对于我们而言,也要清楚这件事:有钱人做慈善,往往并不是为了献爱心。 
2024-10-06
浏览58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