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理是香软小萝莉呢?
频道主
2025年8月2日深夜探讨空间动态的名词解释:
1. “宇宙社会学”
简单说,就是把“社会”这个概念硬生生搬到整个宇宙里:不再研究地球上几个国家、几十亿人怎么相处,而是研究所有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不管它们长什么样、住哪颗星球——在亿万年、亿万光年的尺度里会怎么互动。这门学问默认一个前提:物理定律对谁都一样,谁也别想跳出光速的牢笼。
2. “博弈论”
把人和人、文明和文明之间的互动抽象成“出牌”与“得分”的数学游戏。每一方都想要最高分,却不得不猜对方会出什么牌。黑暗森林法则里,最要命的牌就是“毁灭你”——出这张牌几乎零成本,但不出就可能被反杀,于是所有人被迫抢先出牌。
3. “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的一种极端形式)
当所有玩家都认定“不可能跟别人合作”时,系统会卡死在一个谁也不敢先改变策略的死局:你不敢放下枪,我也不敢眨眼,因为任何微小的善意动作都可能被对方解读为攻击前摇。结果就是集体保持“最恶意”的姿势直到永远。
4. “光速不可超越”
信息、子弹、求救信号最快也只能以光速跑路。两个文明相距十万光年,你说一句“你好”,对方收到时已是十万年后;等你收到回信,又是十万年后。时间拉得如此之长,导致任何“对话”都失去实时纠错的可能。
5. “信息不可完全验证”
你收到的任何信号都可能是伪造、诱饵、陷阱。对方自称和平?也许下一刻它就能掏出行星级武器。你永远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证明对方“真的不会动手”,于是只能默认“它一定会动手”。
6. “技术爆炸不可预测”
文明的技术水平不是线性爬梯子,而是可能突然翻跟头:今天它还在用蒸汽机,明天就能制造二向箔把太阳系压成一张画。你算不准它何时开挂,只能把每一次观测都当成“它已经开挂”来处理。
7. “毁灭成本趋近于零””
发动一次毁灭性打击所需的能量、资源、时间,在宇宙尺度下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比如向恒星发射一枚“光粒”引发超新星爆发,或者把一颗黑洞弹弓到对方星系。成本低到“随手一枪”的程度,于是“开枪”成为默认操作。
8. “先验敌意最大化”
在见到任何他者之前,就把对方敌意值调到顶格:不是“先观察再判断”,而是“先假定它要杀我”。这是一种理性自洽的偏执: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9. “光锥滞后”
光速有限,导致任何事件的影响范围都是一个以光速扩张的圆锥(光锥)。你此刻看见的只是对方十万年前的影像;对方此刻的真实动作,要等十万年后才传到你这儿。你永远在“过去”里看对方,无法知道它“现在”是否已经对你开火。
10. “技术奇点”
文明发展到某一临界点,技术突破速度突然失控:AI自己造AI,纳米机器自己复制,能量利用率瞬间逼近理论极限。你无法预测这一跳跃何时发生,只能把它当成“随时发生”来防御。
11. “贝叶斯更新失效”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收集新证据来修正对某事的概率判断(贝叶斯更新)。但在黑暗森林里,新证据来得太慢、可能被伪造,且每一次延迟都可能致命。于是更新机制瘫痪,只剩一条死板的先验信念:所有他者皆威胁。
12. “最大化熵增的毁灭性打击”
物理学里“熵增”指系统走向混乱。把对方星系炸成均匀的高能粒子云,就是把局部秩序彻底抹平——这是最高效的“熵增”手段。黑暗森林里的攻击目标不是占领,而是让对方从物理上消失,连废墟都不留。
13. “纳什均衡”
一个局面中,没有任何一方能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而获得更高收益。黑暗森林的纳什均衡就是:所有人都扣着扳机,谁也不敢先松手,因为松手就可能被下一秒出现的子弹蒸发。
14. “信号无法低成本可信”
在地球上,你可以用握手、签合同来传递善意。在宇宙里,任何信号(无线电、引力波、甚至送一艘飞船)都可能暴露坐标,且无法证明“这不是陷阱”。于是唯一“可信”的动作就是彻底沉默——但沉默又无法证明自己无害,死循环。
15. “永恒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是两个人被抓,互相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招供。黑暗森林把人数扩展到无穷,把隔离时间扩展到永远,把惩罚扩展到种族灭绝。于是“合作”从数学上被剔除,只剩永远的背叛。
1. “宇宙社会学”
简单说,就是把“社会”这个概念硬生生搬到整个宇宙里:不再研究地球上几个国家、几十亿人怎么相处,而是研究所有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不管它们长什么样、住哪颗星球——在亿万年、亿万光年的尺度里会怎么互动。这门学问默认一个前提:物理定律对谁都一样,谁也别想跳出光速的牢笼。
2. “博弈论”
把人和人、文明和文明之间的互动抽象成“出牌”与“得分”的数学游戏。每一方都想要最高分,却不得不猜对方会出什么牌。黑暗森林法则里,最要命的牌就是“毁灭你”——出这张牌几乎零成本,但不出就可能被反杀,于是所有人被迫抢先出牌。
3. “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的一种极端形式)
当所有玩家都认定“不可能跟别人合作”时,系统会卡死在一个谁也不敢先改变策略的死局:你不敢放下枪,我也不敢眨眼,因为任何微小的善意动作都可能被对方解读为攻击前摇。结果就是集体保持“最恶意”的姿势直到永远。
4. “光速不可超越”
信息、子弹、求救信号最快也只能以光速跑路。两个文明相距十万光年,你说一句“你好”,对方收到时已是十万年后;等你收到回信,又是十万年后。时间拉得如此之长,导致任何“对话”都失去实时纠错的可能。
5. “信息不可完全验证”
你收到的任何信号都可能是伪造、诱饵、陷阱。对方自称和平?也许下一刻它就能掏出行星级武器。你永远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证明对方“真的不会动手”,于是只能默认“它一定会动手”。
6. “技术爆炸不可预测”
文明的技术水平不是线性爬梯子,而是可能突然翻跟头:今天它还在用蒸汽机,明天就能制造二向箔把太阳系压成一张画。你算不准它何时开挂,只能把每一次观测都当成“它已经开挂”来处理。
7. “毁灭成本趋近于零””
发动一次毁灭性打击所需的能量、资源、时间,在宇宙尺度下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比如向恒星发射一枚“光粒”引发超新星爆发,或者把一颗黑洞弹弓到对方星系。成本低到“随手一枪”的程度,于是“开枪”成为默认操作。
8. “先验敌意最大化”
在见到任何他者之前,就把对方敌意值调到顶格:不是“先观察再判断”,而是“先假定它要杀我”。这是一种理性自洽的偏执: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9. “光锥滞后”
光速有限,导致任何事件的影响范围都是一个以光速扩张的圆锥(光锥)。你此刻看见的只是对方十万年前的影像;对方此刻的真实动作,要等十万年后才传到你这儿。你永远在“过去”里看对方,无法知道它“现在”是否已经对你开火。
10. “技术奇点”
文明发展到某一临界点,技术突破速度突然失控:AI自己造AI,纳米机器自己复制,能量利用率瞬间逼近理论极限。你无法预测这一跳跃何时发生,只能把它当成“随时发生”来防御。
11. “贝叶斯更新失效”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收集新证据来修正对某事的概率判断(贝叶斯更新)。但在黑暗森林里,新证据来得太慢、可能被伪造,且每一次延迟都可能致命。于是更新机制瘫痪,只剩一条死板的先验信念:所有他者皆威胁。
12. “最大化熵增的毁灭性打击”
物理学里“熵增”指系统走向混乱。把对方星系炸成均匀的高能粒子云,就是把局部秩序彻底抹平——这是最高效的“熵增”手段。黑暗森林里的攻击目标不是占领,而是让对方从物理上消失,连废墟都不留。
13. “纳什均衡”
一个局面中,没有任何一方能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而获得更高收益。黑暗森林的纳什均衡就是:所有人都扣着扳机,谁也不敢先松手,因为松手就可能被下一秒出现的子弹蒸发。
14. “信号无法低成本可信”
在地球上,你可以用握手、签合同来传递善意。在宇宙里,任何信号(无线电、引力波、甚至送一艘飞船)都可能暴露坐标,且无法证明“这不是陷阱”。于是唯一“可信”的动作就是彻底沉默——但沉默又无法证明自己无害,死循环。
15. “永恒囚徒困境”
经典的囚徒困境是两个人被抓,互相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招供。黑暗森林把人数扩展到无穷,把隔离时间扩展到永远,把惩罚扩展到种族灭绝。于是“合作”从数学上被剔除,只剩永远的背叛。
2025-08-02
浏览58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