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宋姐姐
频道主
红楼梦“癸酉本”大众红学盛开出的“恶之花”
文|孔德罡
2023-08-12 10:49 发表于上海
一个幽灵,一个“鬼本”(癸酉本的谐音)的幽灵,正在中文互联网各大平台的红楼梦话题中游荡:2008年,一位网名何莉莉的男子声称自己的祖父母收藏了一套全本《红楼梦》,在网友金俊俊的帮助下陆续在网上公布了后二十八回的文字,称之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作者题为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在何莉莉、金俊俊、吴雪松等人的策划下,这二十八回文本于2014、2015年前后由三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其文本互有增删。书中批语称全书癸酉腊月全书誊清,因此按照红学界习惯称之为癸酉本。然而,何莉莉始终无法拿出原本书稿供学界和爱好者检阅,更是在2018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吴氏石头记”的倒塌》,光明日报2018年2月27日07版)承认有关吴梅村是作者、全书是在明末清初的癸酉年(1693年,比学界普遍认为的红楼梦权威底本庚辰本定稿早了六十多年)完成的两条批语都是他个人伪造的。
按理说,红楼梦成书之后续书众多,打着真本旗号进行伪造的也如过江之鲫,何莉莉等人的骗局也似乎早就被人识破,也没有多大的讨论价值:然而癸酉本强韧的生命力完全超出任何人预料。2019年开始B站知名影视区up主“木鱼水心”、红学up主“女王泡面”等一系列讲解视频将“癸酉本”带进大众视野,彻底打开了这一红学公案的“潘多拉魔盒”:尽管从学术角度判定“癸酉本”为假没有任何争议可言(因此学术界几无对“癸酉本”的严肃研究,这也是“癸酉本”支持者认定主流红学对其打压的罪证),但依然有众多读者、包括不少对《红楼梦》研习颇深的读者,从阅读体验和文本直觉上高度肯定癸酉本的价值乃至真实性。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网络上掀起了多轮争端,对战双方越发处于无法相互理解的极化状态,癸酉本的浩荡声势和其庞大的粉丝基础,已然成为当代《红楼梦》相关话题下的一大奇观和神话。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言之凿凿地笃信这一本从客观证据角度来说必是伪造的红楼续书?为什么这本文字粗糙、诗歌不合韵脚,与前八十回文字水平相距甚远的作品,依然能够得到不少红迷认可,甚至已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中取得了唯一真本的地位,成为直指主流红学界、反抗学阀的草根立场斗争旗帜?回望近百年红学历史,癸酉本是在刘心武说红楼沉寂多年之后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对红学的大众参与,几成一场大众红学运动,而相较于文献学立场的不屑一顾,从癸酉本的悼明挽歌里,我们也许能够听见寥远而沉重的时代精神回声。
文|孔德罡
2023-08-12 10:49 发表于上海
一个幽灵,一个“鬼本”(癸酉本的谐音)的幽灵,正在中文互联网各大平台的红楼梦话题中游荡:2008年,一位网名何莉莉的男子声称自己的祖父母收藏了一套全本《红楼梦》,在网友金俊俊的帮助下陆续在网上公布了后二十八回的文字,称之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作者题为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在何莉莉、金俊俊、吴雪松等人的策划下,这二十八回文本于2014、2015年前后由三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其文本互有增删。书中批语称全书癸酉腊月全书誊清,因此按照红学界习惯称之为癸酉本。然而,何莉莉始终无法拿出原本书稿供学界和爱好者检阅,更是在2018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吴氏石头记”的倒塌》,光明日报2018年2月27日07版)承认有关吴梅村是作者、全书是在明末清初的癸酉年(1693年,比学界普遍认为的红楼梦权威底本庚辰本定稿早了六十多年)完成的两条批语都是他个人伪造的。
按理说,红楼梦成书之后续书众多,打着真本旗号进行伪造的也如过江之鲫,何莉莉等人的骗局也似乎早就被人识破,也没有多大的讨论价值:然而癸酉本强韧的生命力完全超出任何人预料。2019年开始B站知名影视区up主“木鱼水心”、红学up主“女王泡面”等一系列讲解视频将“癸酉本”带进大众视野,彻底打开了这一红学公案的“潘多拉魔盒”:尽管从学术角度判定“癸酉本”为假没有任何争议可言(因此学术界几无对“癸酉本”的严肃研究,这也是“癸酉本”支持者认定主流红学对其打压的罪证),但依然有众多读者、包括不少对《红楼梦》研习颇深的读者,从阅读体验和文本直觉上高度肯定癸酉本的价值乃至真实性。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网络上掀起了多轮争端,对战双方越发处于无法相互理解的极化状态,癸酉本的浩荡声势和其庞大的粉丝基础,已然成为当代《红楼梦》相关话题下的一大奇观和神话。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言之凿凿地笃信这一本从客观证据角度来说必是伪造的红楼续书?为什么这本文字粗糙、诗歌不合韵脚,与前八十回文字水平相距甚远的作品,依然能够得到不少红迷认可,甚至已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中取得了唯一真本的地位,成为直指主流红学界、反抗学阀的草根立场斗争旗帜?回望近百年红学历史,癸酉本是在刘心武说红楼沉寂多年之后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对红学的大众参与,几成一场大众红学运动,而相较于文献学立场的不屑一顾,从癸酉本的悼明挽歌里,我们也许能够听见寥远而沉重的时代精神回声。
2024-10-05
浏览349
登录后评论
5
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