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张绍明律师
频道主
电商平台销售盗版法律书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专家呼吁:要加强平台审核与监管,尊重知识产权!
近日,法律实务类畅销书《赢在二审与再审》的作者张绍明律师发现,其著作在拼多多平台上遭遇大规模盗版销售,部分店铺销量甚至高达二十万册以上。目前,作者已采取法律行动,对侵权商家提起诉讼。
那么,电商平台销售盗版法律书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电商平台和行业监管是否存在缺位?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盗版泛滥:专业法律书籍成重灾区
《赢在二审与再审》由法律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是一本针对法律从业者的专业书籍,内容涵盖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的二审、再审程序实战技巧与案例分析。正版图书定价在百元左右,而在拼多多平台搜索该书,发现大量商家以"券后价9.88元"、"立减20元"、"先用后付"等方式进行低价推销。
调查发现,部分店铺打着"旗舰店"、"正版保证"等标签,实际发货的却是印刷质量差、内容残缺的盗版书籍。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店铺显示销量已达"20万+件"、"7.1万件",远超一般专业图书的正常销售规模。
维权行动:作者已固定证据提起诉讼
根据张绍明律师提供的订单信息显示,其已从拼多多平台上的"松闪家居专营店"和"瀚阅书店"等店铺购买了涉嫌盗版的《赢在二审与再审》图书,其中一家店铺单价为19.88元,另一家单价则是9.88元,购买了10册才共计136.62元。这些订单目前处于"打包中"状态,作者明确表示这些购买是为了固定证据,用于后续的法律诉讼。
另据介绍,张绍明律师已于2025年8月21日向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被告分别为京东商城"广州璟宇图书店"和"广州旋壶图书店"。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著作权的侵害,赔偿经济损失各10万元,并立即下架并销毁所有库存的盗版图书。
民事起诉状中指出,被告销售的图书在尺寸、外观、颜色、印刷质量等方面均与正版图书存在明显差异,属于非法出版图书。
行业反思:盗版为何如此猖獗?
据业内人士分析,专业法律书籍成为盗版重灾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专业书籍受众稳定、内容复用性强;二是正版图书因出版、版权及编撰成本较高,定价难以大幅下降;三是盗版书通过仿制正版内容、使用低质纸张和快印技术,极大压缩了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拼多多平台中部分商家借助"拼单"、"券后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实际是通过盗版印刷实现巨额销量。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也损害读者权益——很多盗版书存在印刷模糊、缺页漏页等问题。
据悉,针对网上电商平台盗版图书销售猖獗的情况,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受张绍明律师委托,已于2025年3月1日发表律师声明,强调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法律出版社及张绍明律师本人书面许可,均不得非法出版或者利用网络销售盗版侵权产品。声明还表示,对于已经销售的侵权图书,律师已经收集固定证据,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家呼吁:加强平台审核与监管,尊重知识产权
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盗版法律书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电商平台和行业监管是否存在缺位?等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贵州省桐梓县首席法律专家张绍勇律师。
张绍勇律师说,目前,多数正版图书在拼多多平台上的标识并不明显,而一些盗版商家反而打着"正版"、"官方旗舰"等字样混淆视听,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消费者在难以辨别真伪的情况下,往往因低价而选择购买,无形中助长了盗版产业链的发展。
张绍勇律师呼吁,电商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类商品资质与版权的审核,同时也提醒读者购买专业书籍尽量选择出版社官方渠道或认证书店,避免因小失大,产生不必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赔偿诉讼。
截至记载发稿,拼多多平台尚未就此类盗版图书问题作出公开回应。本案的发展将持续关注。(罗艳 黄丹)
专家呼吁:要加强平台审核与监管,尊重知识产权!
近日,法律实务类畅销书《赢在二审与再审》的作者张绍明律师发现,其著作在拼多多平台上遭遇大规模盗版销售,部分店铺销量甚至高达二十万册以上。目前,作者已采取法律行动,对侵权商家提起诉讼。
那么,电商平台销售盗版法律书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电商平台和行业监管是否存在缺位?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盗版泛滥:专业法律书籍成重灾区
《赢在二审与再审》由法律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是一本针对法律从业者的专业书籍,内容涵盖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的二审、再审程序实战技巧与案例分析。正版图书定价在百元左右,而在拼多多平台搜索该书,发现大量商家以"券后价9.88元"、"立减20元"、"先用后付"等方式进行低价推销。
调查发现,部分店铺打着"旗舰店"、"正版保证"等标签,实际发货的却是印刷质量差、内容残缺的盗版书籍。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店铺显示销量已达"20万+件"、"7.1万件",远超一般专业图书的正常销售规模。
维权行动:作者已固定证据提起诉讼
根据张绍明律师提供的订单信息显示,其已从拼多多平台上的"松闪家居专营店"和"瀚阅书店"等店铺购买了涉嫌盗版的《赢在二审与再审》图书,其中一家店铺单价为19.88元,另一家单价则是9.88元,购买了10册才共计136.62元。这些订单目前处于"打包中"状态,作者明确表示这些购买是为了固定证据,用于后续的法律诉讼。
另据介绍,张绍明律师已于2025年8月21日向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被告分别为京东商城"广州璟宇图书店"和"广州旋壶图书店"。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著作权的侵害,赔偿经济损失各10万元,并立即下架并销毁所有库存的盗版图书。
民事起诉状中指出,被告销售的图书在尺寸、外观、颜色、印刷质量等方面均与正版图书存在明显差异,属于非法出版图书。
行业反思:盗版为何如此猖獗?
据业内人士分析,专业法律书籍成为盗版重灾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专业书籍受众稳定、内容复用性强;二是正版图书因出版、版权及编撰成本较高,定价难以大幅下降;三是盗版书通过仿制正版内容、使用低质纸张和快印技术,极大压缩了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拼多多平台中部分商家借助"拼单"、"券后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实际是通过盗版印刷实现巨额销量。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也损害读者权益——很多盗版书存在印刷模糊、缺页漏页等问题。
据悉,针对网上电商平台盗版图书销售猖獗的情况,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受张绍明律师委托,已于2025年3月1日发表律师声明,强调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法律出版社及张绍明律师本人书面许可,均不得非法出版或者利用网络销售盗版侵权产品。声明还表示,对于已经销售的侵权图书,律师已经收集固定证据,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家呼吁:加强平台审核与监管,尊重知识产权
针对电商平台销售盗版法律书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电商平台和行业监管是否存在缺位?等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贵州省桐梓县首席法律专家张绍勇律师。
张绍勇律师说,目前,多数正版图书在拼多多平台上的标识并不明显,而一些盗版商家反而打着"正版"、"官方旗舰"等字样混淆视听,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消费者在难以辨别真伪的情况下,往往因低价而选择购买,无形中助长了盗版产业链的发展。
张绍勇律师呼吁,电商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类商品资质与版权的审核,同时也提醒读者购买专业书籍尽量选择出版社官方渠道或认证书店,避免因小失大,产生不必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赔偿诉讼。
截至记载发稿,拼多多平台尚未就此类盗版图书问题作出公开回应。本案的发展将持续关注。(罗艳 黄丹)
2025-09-20
浏览5
暂无评论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