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lon
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现在很多食品里都添加了这个。不仅大量乳制品或乳味制品里使用这个,就连袋装面包里也屡见不鲜。
这是椰树牌椰汁的配料表,可见里面添加了“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有时会将其“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简称为“单甘酯”或“双甘酯”。
根据中学化学里讲到的“酯化反应”可以知道,酯类是由羟基和羧基反应结合,脱掉一个水分子,形成酯类。我们知道甘油分子上有三个羟基,甘油脂肪酸酯,就是甘油和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形成的产物。
说到这可能还比较陌生,那么甘油三酯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动植物体内的脂肪,就属于甘油三酯,也就是一个甘油分子上连接三个脂肪酸。脂肪酸本身在大多数生物体内都不单独存在,基本都是以单、双、三酯的形式出现。
如果具体某一种脂肪酸和甘油进行酯化反应,可以具体指明是哪一种酯,比如硬脂酸和甘油进行酯化,可以将产物称作硬脂酸甘油酯。
我怀疑是因为“精炼植物油”之类的名字已经被大家和反式脂肪画上了等号,所以才用上这么一个新的名称。
虽然听起来不是什么危险的产品,但是吃到身体里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如果在微信等国内网站上搜索,可能会看到:“这是一种添加剂(具体来说是一种乳化剂),可以改善口感和增加产品稳定性。它也可能导致血脂、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建议在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人群中适量摄入。”
这是有道理的。刚才说到,甘油上接(特定的一些)脂肪酸,就是动植物体内脂肪的形式。那经过思考不难得出,比如我们人体内在胰腺酶的作用下进行脂肪的水解的时候也肯定会有双甘酯或单甘酯这些中间产物。那么首先就有个问题,因为身体本来是慢慢分解大分子油脂,而直接吃下去这么多分解的产物,多少会让身体不知所措。
其次,很难不怀疑为什么要用合成的单甘酯和双甘酯,甚至以“脂肪酸”这种模糊的大类糊弄过去。这些接在甘油上的脂肪酸很可能来自奇怪的地方,也很可能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我不清楚这些接在甘油上的脂肪酸,会不会算进反式脂肪。但就算假设现在包装上宣传的所谓“ 0 反式脂肪”都是真的(吐槽一下,如果用正经的动植物油脂有必要在包装上强调自己 0 反式脂肪吗),但之所以是“所谓”,是因为这个量只要小于一定界限就可以标为 0 含量。如果某些用户是像我这样的死肥宅,每天都吃很多,量总是会积累起来的,越吃越肥。
有人还会给反式脂肪洗白,说这个东西生物体内也会有、比如牛奶中就有,但是他不提数量,食品里随便的添加的量就是牛奶里的很多倍了。更何况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往往也没有那么大的害处。
总之看到这个,就少吃一点吧,不吃最好。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08-26
浏览47
技术交流
登录后评论
点赞
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