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吴第一位皇帝,229年5月23日 - 252年5月21日在位。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1. 早年经历与接手江东: - 出身世家:孙权的父亲孙坚曾任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封乌程侯;兄长孙策曾任会稽郡太守、讨逆将军,封吴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孙权自幼便受到一定的熏陶和培养,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兄长离世,继掌江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准备暗中进攻许昌,迎还未开始时,孙策就遇刺身亡。临终前,孙策将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印绶交与十九岁的孙权。孙策去世后,孙权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开始统治江东。此时的孙权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且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但他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领导才能,逐步稳定了江东局势。 2. 主要成就: -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赤壁之战��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收编了刘琮的水军,水、步刘琮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此时,孙权面临着曹操的强大压力,东吴内部也出现了主降和主战两派。在周瑜、鲁肃等人的坚持下,孙权最终决定抗击曹操,并派遣周瑜率领精兵三万,与刘备军合力迎击曹操,双方相战于赤壁。最终,周瑜采用黄盖的火攻之计,大败曹操,曹操全军败退,返还保守南郡。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使孙权保住了江东,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袭取荆州,扩大领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在襄阳围攻曹操部将曹仁,孙权心内畏惧关羽,对外又想讨伐关羽向曹操表功,于是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同年闰十月,孙权派吕蒙领军袭击公安,俘虏公安守将士仁,随后南郡太守士仁献城投降,太守糜芳江陵,孙权又命陆逊另率军攻取宜都陆逊至此,孙权平定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 称帝建国,发展江南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为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讨伐孙吴。孙权命令陆逊率领大军迎击,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此后,孙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孙权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拓边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 加强外交,维持稳定:孙权在外交方面采取孙权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形势与曹魏和蜀汉时而结盟,时而对抗,维持了孙吴政权的长期稳定。例如,在赤壁之战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又与蜀汉重新结好,平分荆州,缓解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3. 人物特点: - 识人之明,用人唯才:孙权能够识别人才,并善于任用他们。例如,周瑜、鲁肃、吕蒙、周瑜等鲁肃,吕蒙在孙权的提拔和任用下,成为了东吴的重要将领,为东吴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外,孙权还广招贤能,礼聘名士,如诸葛瑾、顾雍等,都诸葛瑾他顾雍要谋士。 - 性格复杂,晚年昏聩:孙权的性格较为复杂,一方面,他具有雄才大略,能够在乱世中崛起,建立东吴政权;另一方面,他也有猜忌多疑、反复无常的一面。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了二宫之争,导致朝廷二宫之争吴的国力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 历史评价: - 正面评价: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赞誉孙权有越王勾践的英范,是才智杰出之人。孙权在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他能够在三国乱世中建立并巩固东吴政权,发展江南经济,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负面评价:孙权在一些军事行动中表现不佳,例如合肥之战中,他多次率领大军进攻合肥,但都未能取得胜利,还被调侃为“孙十万”。此外,他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处理不当,也为东吴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的统治对东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11-02
浏览533
吴
登录后评论
5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