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腾讯频道 - 生态智护链 - 2025年2月2日,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以“保护...
腾讯频道 - 生态智护链 - 2025年2月2日,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以“保护...
2025年2月2日,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为主题,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一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系统。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和“气候调节器”,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湿地的生态价值与全球危机
湿地覆盖地球6%的陆地表面,却为40%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并储存了全球30%的陆地碳。其功能涵盖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及气候调节。例如,每英亩湿地可吸收150万加仑洪水,红树林则能抵御风暴潮并减少海岸侵蚀。然而,全球湿地正以三倍于森林的速度消失,主因包括围垦、污染和气候变化。中国虽已保护5635万公顷湿地,但全球范围内湿地退化仍威胁着数亿人的生计与生态安全。
二、中国实践
(一)立法保障
《湿地保护法》与地方条例构建了严密的法治网络,明确湿地分级管理,并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湿地生态公益诉讼的权限。例如,江西省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推动鄱阳湖湿地修复7.8万亩,清理污染物6.5万吨。
(二)修复工程
实施3700多个保护项目,新增和修复湿地超100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较本世纪初增加38%)。北京野鸭湖湿地通过退耕还湿、水系连通,鸟类种类从72种增至370种,成为首都生态屏障。
创新模式:903处国家湿地公园探索“湿地+文旅”发展,如广州海珠湿地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并发现2个世界新物种。
三、全球协作:COP15与跨国行动
(一)津巴布韦:作为东道国,其Kasibo湿地通过社区参与恢复项目,妇女利用再生水源种植作物,实现生态与生计双赢。
利比里亚:首次将湿地日定为全国工作日,推动公众参与湿地可持续管理。
(二)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深圳设立该中心,助力全球红树林保护技术交流与资金筹措。
四、未来之路:全民参与与科技赋能
(一)公众行动
减少污染、参与修复志愿活动、支持生态产品。例如,湖北返湾湖湿地通过“候鸟迁徙生态保护基地”普及法律知识,动员社区参与。
(二)科技支撑
利用遥感监测湿地变化,AI识别入侵物种,中国已清除7.33万公顷此类植物,遏制生态灾害。
(三)政策创新
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气候战略,如碳汇交易机制,激励企业投资生态修复。
“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不仅是口号,更是对人类生存智慧的考验。从中国的法治实践到非洲的社区参与,从红树林修复到候鸟迁徙保护,全球正以行动诠释湿地与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结。唯有将湿地视为“共同未来的基础”,方能守护这片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
2025-03-27
浏览76
世界湿地日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