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星辰大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青年力量
中国北京,2025年4月30日——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第106个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令人振奋的是,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背后,正涌动着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比超过80%,他们用智慧与热血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写下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青春与星空的“双向奔赴”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中,青年始终是最活跃的创新因子。据统计,在近十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重大任务中,青年担任技术负责人比例达42%,嫦娥、北斗、天问等团队平均年龄长期保持在33岁以下。2023年天宫课堂“太空教师”桂海潮更以“85后”身份点燃亿万青少年的航天梦,印证着航天精神代际传承的力量。
“托举青年”的国家战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专门设立‘航天青年创新基金’,在空间科学实验、关键技术攻关中为35岁以下科研人员开辟独立赛道。”近年来,航天领域“揭榜挂帅”机制已让数百名青年挑大梁,清华大学博士生团队主导的“空间冷原子钟”项目、哈工大“90后”工程师研发的月面采样装置等成果,均成为国家航天工程的“硬核支撑”。
航天精神传递永不停息
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虽然调度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内心却是无比激动。激动是因为有幸参加这样的国字号任务,平静是因为背后有前辈的指导。有强大的团队支撑,
有所有航天人的努力,任务一定会完成好”31岁的航天工作者高健在采访中难掩激动。这种自豪感正通过“航天科普进校园”“百万青年科技营”等活动辐射全国。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航天主题研学参与青少年突破200万人次,多所高校设立“航天创新班”,为行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未来已来:青年与航天共成长
随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启动,新一代载人火箭、月球基地建设等任务为青年提供更广阔舞台。正如航天员杨利伟所言:“中国航天的‘接力棒’正在传递给年轻人,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的未来。”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青年选择投身航天事业——近三年航天相关专业报考人数年均增长18%,航天领域留学生归国率超95%,形成强大人才“引力场”。
结语
从月球到火星,再到太阳,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广大航天青年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图片/央视新闻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025-05-03
浏览325
资讯交流
登录后评论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