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必记考研简答题汇总(1)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2)‚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2)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3.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1)《左传》是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详赡,文采生动。(2)《左传》的作者,传统说法是左丘明,疑点很多。现在学术界大多认为《左传》的作者应当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4.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大约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瞻,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5.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1)《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2)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6.简述“楚辞”名称源流。 (1)‚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当时,它并没有特定的名称。 (2)‚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最初当是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作品。(3)成帝时,刘向校理古籍,始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辑为十六卷,命名为《楚辞》。
7.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1)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他描写神的飘渺高远,法力超凡,但屈原并非单纯歌颂神的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而是把神灵人格化了。 (2)《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它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成了奇特瑰丽、色彩斑谰的艺术境界。 
8.简析《离骚》题义。 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训‚离‛为‚罹‛,以‚遭遇忧愁‛来释‚离骚‛。而班固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班固的说法与司马迁所解相近。王逸释曰:离别的忧愁。今人游国恩在前人陈说基础上另创新见,以为‚离骚‛即‚劳离‛,为楚地乐歌名。
9.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乐府机关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它所演唱的乐府诗歌,包括民歌和贵族、文人创作。
10.简述乐府诗歌的分类。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基本按照音乐的不同,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这个分类比较全面而系统,后人研究乐府多遵从郭氏的分类。 
11.简述西汉初年政论文的特点。(1)在内容上,关心时事,总结秦亡的经验,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2)在艺术上,行文平实晓畅,同时又受战国纵横策士影响,有纵横家之遗风。
12.比较《汉书》与《史记》在思想与写作上的不同。 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力。如《史记》列人‚世家‛的人物。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13.说明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东汉时期,辞赋创作仍然有骚体和赋体两种类型。 (1)骚体作品的代表,如班彪的《北征赋》、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蔡邕的《述行赋》等。这些作品,或纪行以发感慨,或述志以见情怀,抒情意味浓厚。 (2)赋体创作则出现明显变化,东汉初期赋家继承前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风,以京都为题材,创作铺张扬厉的大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其代表。到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赋体创作向着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展。
14.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2)反映对战争的厌倦,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古歌》等。(3)讥刺达官贵人,批判社会黑暗,如《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4)抒写爱情,反映社会婚烟问题,如《陌上桑》、《孔省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 
15.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 (1)表现思乡、怀人的离愁别绪。如《明月何皎皎》《涉江采芙蓉》等。(2)表现思妇的情思与愁怨。如《客从远方来》《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等。 (3)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的某些观念。如《回车驾言迈》等。
16.简述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1)表现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阮籍诗歌大量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生命苦短,而这些又无法宣泄、排遣,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情绪。这些内容使得阮诗变得十分深沉、凝重。(2)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 (3)清逸玄远,熔哲理、情感、意象于一炉。
17.简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成就。 (1)抒写建功立业的愿望,胸怀阔大,笔力雄迈。(2)充满着一股不平之气。 (3)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在诗歌中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刚健有力,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所以被誉为‚文典以怨‛或者‚左思风力‛。
18.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1)表现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不满,抒发不平之气。(2)写征人不得归家之苦。(3)大量创作妇女题材的诗歌。
19.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 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的上古之世的淳朴,也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影子,其中乡村景象的描绘,又用作者的田园诗意境相似。可以说,它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20.简述庾信前后期诗风的不同。 庾信以出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创作时期,特色明显不同:(1)前期生活在南朝,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善用对偶,代表作是《奉和山沲》。 (2)人北方后,因羁旅他乡,身处异国,时刻有一种故国之念、归家之思,情绪低沉、苍凉,代表作是《拟咏怀》。
21.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历史地位。(1)新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是诗歌发展的必然,也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魏晋以后,诗歌向美文发展,要求的辞采、用典等都业已具备,但需要音律的配合,永明体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永明声律说为齐梁诗歌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贡献。因为规定诗歌语言的声韵声调,使诗歌具有谐美的音乐性,使诗人能有意识地掌握运用声律,增强艺术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同时,它的出现也为唐代近代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基础。
22.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格调明快、清新,不仅再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现了南朝妇女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语言清新流畅,多用双关语和谐音,比较含蓄、婉转,耐人寻味。(3)形式上,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23.简述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1)反映北国风光、塞外人情。(2)反映北方的尚武精神和豪侠之气。(3)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4)反映婚姻与爱情。 
24.简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在构思、章法上,此诗很有特色。①全诗总共有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段落。②全诗紧扣诗题的五种景物,以‛月‛为中心,以春、江、花、夜为陪衬,逐一展开。③以月升开头,以月落结尾,中间以月贯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示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和情绪。(2)诗歌采用比兴手法。全诗以春江月夜这一良辰美景为衬托,以江月与人作对比,表现人生短暂之悲哀和离别之痛苦。 (3)全诗诗情、画意、哲理有机统一,构成一个空灵邈远、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4)此诗虽以宫体旧题写传统题材,但作者倾注了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开拓出新的境界。 (5)语言清丽,情调多变,诗情跌宕起伏。
25.简析《山居秋暝》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突出环境和心境的幽静。 (2)将声、光、色恰到好处调配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恬静的艺术画面,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3)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成功地描绘出自然景物,将清幽的画面与恬静的心情结合一体,创造出一个幽远、空灵的意境,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4)中间两联为写景佳句,将高下、远近、动静、景色与声响交织一起,构成完美的艺术画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26.简述高适《燕歌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内容上:写边疆战士们拼死戍边,伤亡惨重,而将帅们不去筹划战争,想方设法抚恤士卒,却在大帐前欣赏美人的轻歌曼舞,任情享受。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士卒的深切同情,对边疆将帅无能的无情批判与抨击。 艺术上:①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的自然环境,激烈的战争氛围,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以及士卒、思妇的心理活动等,全部融合在一起。②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化主题。‚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更具有高度的艺术典型性。③诗的音韵随着内容、情感的转变而转变,音乐美和诗情、画面和谐一致,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④诗风雄厚深广,悲壮淋漓。 
27.岑参的《白雪歌》有何艺术特色(1)全诗以雪为中心线索贯穿始终,借咏雪以抒怀,以咏雪写送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前一部分的雪景为虚写,通过对身边器物和切身感受的描写,以映衬雪中奇寒。后一部分的雪景为实写,以映衬惜别之深情。 (3)运用形象鲜明的比喻给出塞外风雪的奇美,如‚忽如‛二句。 (4)画面奔腾跳跃,衔接自如,笔势时而内,时而外,时而远,时而近,错综变化,波澜起伏。 (5)豪放中透秀丽,雄健中见含蓄。
28.简说杜甫所创的新题乐府。 (1)继承《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发展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2)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成为杜诗的一大特色。
29.简要说明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唐传奇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初盛期、繁盛期和衰落期。 (1)初盛期:从初唐到武德年间,这是由六朝志怪小说向唐人传奇小说的过渡期。这时期数量少,且大都带有述怪性质,如王度的《古镜记》、张鷟的《游仙窟》等。 (2)繁盛期:主要在中唐,作家众多,名作纷出。题材广泛,不仅有爱情题材、述怪题材,还有讽刺题材;技巧大大提高了,风格多样。其中陈玄祜的《离魂记》是唐传奇进入繁盛期的标志作品。代表作还有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 (3)衰落期:是晚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优秀名篇少,出现了不少传奇集,但缺乏前期那种内容深邃、艺术精湛的作品。这一时期游侠小说兴起,代表作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30.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艺术特色:①在爱情篇章中融人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体现出一种恍惚不安、若有若失的情感。②运用比兴、拟人、象征、双关等手法,抒写爱情感受,创造出一种带有感伤的情绪,在让人体验到爱情伟大、美好时,也带着一种无奈和伤感。影响:李商隐‚无题‛诗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那感伤的情调,细约之美,婉转之意,凄艳之情,具有词化特征,为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2024-11-06
浏览58
古代文学
登录后评论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