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言文学
频道主
文言实词高考常考高频词汇总(50个)
古汉语言文学公众号
本文总结了高考文言实词高频词50个,包括被、本、察、朝、乘、诚、除、当、道、度、盖、固、归、过等词汇,并详细解释了每个词汇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一、被
(1)bèi
①被子,睡觉时盖在身上的东西。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及,遍及。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尚书·尧典》)
④蒙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介词。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2)pī
①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二、本
①考察,探究。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
②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③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④原来的,固有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三、察
①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清高,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③考察后予以举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④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⑤看清楚,明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齐桓晋文之事》)
四、朝
1)cháo
①朝见。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②王朝,朝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③朝政。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直谏》)
2)zhāo
早晨。朝令夕改。
五、乘
(1)chéng
①乘坐。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②趁着,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③登,升。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④交加,连接。兵早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⑤冒。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2)shèng
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拓展延伸①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为史乘。②“乘舆”,皇帝的代称。
六、诚
①真心,真诚。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②确实,的确。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是诚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真实,实情。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④如果,果真。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高考链接
①(2021新高考I)
为吏受赂,罪诚(确实,的确)当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②(2021新高考Ⅱ)
大王诚(如果,果真) 能命将出师。(《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七、除
①合阶。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门与屏风之间的通道。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③去掉,清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④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⑤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⑥修治,修整。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高考链接(2020新高考I)
除(任命,授职)中书舍人。(《明史·左光斗传))
八、当
①面对,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相抵,相当。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③掌管,担当。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
④承担。诚不足以当之。(《后汉书·梁统传》)
⑤应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同“尝”,尝试。当察乱何自起?(《兼爱》)
⑦判处。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⑧抵挡,挡住。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⑨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⑩在(某处、某时)。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⑪必然,一定。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
⑫将。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⑬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平?(《鸿门宴》)
九、道
(1)dào
①路,道路。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取道,行。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规律,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学说,主张。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⑤说,谈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
⑥料想。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南海旅次》)
⑦途径,方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⑧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dǎo
引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高考链接(2021新高考I)
恐非所谓“道(引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十、度
(1)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制度,法度。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③渡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气度,胸襟。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⑤量词。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⑥计划。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2)duò
①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②揣测,估量。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③谱写,作曲。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十一、盖
①大概,一般。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②句首语气词,不译。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③同“盍”,何不,何。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④如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
⑤伞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高考链接(2021全国乙)
盖(句首语气词,不译;或意译为“原是”)欲思之详熟故也。(《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十二、固
①稳固,安定。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疏》)
②地势险要,城郭坚固。秦孝公据靖函之固。(《过秦论》)
③坚定,坚决。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固执。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⑤本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固不在战矣。(《六国论》)/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⑥使之固,巩固。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十三、归
①出嫁,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③归还。臣请完壁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向,归附。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梁惠王上》)
⑤同“馈”。赠送,给予。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邶风·静女》)
十四、过
①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③过错,犯错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罪,加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鸿门宴》)
⑤拜访,探望。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汉书·韩信传》)
十五、患
①忧虑,担忧。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生病,疾病。 愈膏肓之患难。(《愈膏肓疾赋》)
③毛病,弊病。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④祸害,灾难。 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中》)
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I)上患(担心)吏多受赇。(《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十六、疾
①痛苦,困苦。疾痛惨怛,未尝不呼母也。(《屈原列传》)
②缺点,毛病。寡人有疾。(《孟子·梁惠王下》)
③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④大,洪亮。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周礼·考工记》)
⑤迅速,敏捷。欲安以重,欲疾以速。(《荀子·议兵》)
⑥憎恶,怨恨。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十七、假
①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②借助,凭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不真实,虚假。乃悟前狼假寐。(《狼》)
④假设,假如。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与王修书》)
⑤授,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传》)
⑥非正式的,暂时代理的。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高考链接(2020新高考I)
获假(虚假)印七十余,假(虚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明史·左光斗传》)
十八、间
(1)jiān
①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②不久,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③量词,用于房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
(2)jiàn
①空隙。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
②间或、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④私下,偷偷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⑤间谍。秦之间言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九、见
(1)jiàn
①看见。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谒见,拜见。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③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见识,见解。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三国演义》)
⑤加在动词前表被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⑥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引见。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2)xiàn
①显现,出现。自见者不明。(《老子》第二十四章)
②现成的。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菽,军无见粮。(《史记·项羽本纪》)
二十、解
①剖开,分割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解开。解甲归田。
③说解,解释。孔子自解,安能解乎?(《论衡·问孔》)
④理解,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⑤排除,消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⑥分裂,离散。土崩瓦解。
⑦消释。太后之色少解。了(《触龙说赵太后》)
二十一、举
①施行。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
②兴起,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③提拔,推举。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④皆,全。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飞翔。兔起凫举。
⑥提问,发问。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曲礼上》)
⑦攻占,攻取。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谏逐客书》)
二十二、克
①能够。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战胜,攻破。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克制,约束。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二十三、莫
(1)mò
①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②不。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
③广漠,空旷。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mù
晚。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考链接(2021新高考I)
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没有谁)之敢违。(《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二十四、期
(1))qī
①规定的时日,期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
②期望,要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并序》)
2)jī
①同“朞”“稘”。一周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穿一周年孝服的亲族。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二十五、迁
①向上移,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答司马谏议书》)
②晋升,或调动官职。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宋史·苏轼传》)
③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④变更,变易。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二十六、穷
①困厄,处于困境。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
②不得志,不能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③寻根究源,穷尽。穷物之理。
二十七、却
①退。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使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③拒绝,推辞。却之不恭。
④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⑤回,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⑥除,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二十八、善
①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认为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③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④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⑤揩拭。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⑥羡慕。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高考链接(2021新高考I)
上善(认为好)其言,擢为侍待御史。(《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二十九、少
(1)shǎo
①数量小,不多。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②缺少,不够。自经丧乱少睡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稍,略微。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④轻视,贬低。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
⑤不多时,一会儿。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2)shào
年轻。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三十、胜
①经得住,能承担。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宋史·王安中传》)
②尽。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③胜利。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④美好,优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⑤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⑥盛大的。躬逢胜饯。(《滕王阁序》
三十一、使
①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②致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颜蔺相如列传》)/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③出使。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使者。楚使怒去,归告怀王。(《屈原列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⑤放任,纵使。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⑥假使,假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高考链接
①(2022新高考Ⅱ)
韩鸿为使(出使)者,使(命令,派遣)持节。(《东观汉记》卷十)
②(2021全国甲)如许通和,即当遣使(使者)。(《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拓展延伸
①向使:假使。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谏逐客书》)
②与使:与其。如: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③“使使”连用,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
如:燕王拜送于庭,使(派遣)使(使者)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遂绝齐,使(派造)使(使者)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三十二、书
①书写,记载。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文字。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③书信。(苏轼)后以书见修。(《宋史·苏轼传》)
④书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⑤国书。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尚书》的专称。《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十二、属
(1))shǔ
①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②类,等辈。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zhǔ
①缀集,撰著。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张衡传》)/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②请托,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劝请,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④刚刚。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三十三、数
(1)shù
①数目,数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
②几,几个。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③命运,气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④算术。古代属六艺之一。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⑤规律,道理。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
⑥技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2)shǔ
①计算,查点。余子碌碌,不足数。(《后汉书·祢衡传》)
②责备,列举罪状。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3))cù
密,细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4)shuò
多次,屡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Ⅱ)
数(多次,屡次)遣兵邀击后赵兵。(《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三十四、私
①私人,个人。与“公”相对。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偏爱,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私下,私自。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④个人的财产、利益、欲望等。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三十五、徒
①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②白白地,徒然。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只,仅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门徒,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⑤刑徒,即被判服劳役的犯人。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之。(《史记·高祖本纪》)
⑥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战国策·秦策一》)
三十六、亡
①逃跑,逃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②失去,丢失。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六国论》)
③死。亡之,命矣夫!(《论语·雍也》)
④灭亡,消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⑤不在,出门在外。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三十七、恶
(1)è
①罪过,罪恶。与“善”相对。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
②坏,不好。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
(2)wù
憎恨,讨厌。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3)Wū
疑问代词,怎么,如何,何。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兼爱》)
高考链接
①(2022全国乙)憎其人者,恶(憎恨,讨厌)其余胥。(《说苑·贵德》)
②(2021新高考I)君恶(憎恨,讨厌)闻其过则忠化为佞。(《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③(2021新高考Ⅱ)此非恶(不好)声也。①全都,都(《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三十八、相
(1)xiàng
①省视,审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②形貌,状貌。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辅助,扶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④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2)Xiāng
①互相,交互。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三十九、信
(1)xìn
①言语真实,诚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②信用,守信用。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史记·高祖本纪》)/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③相信,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成述其异,宰不信。(《促织》)
④信物,凭证。(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史记·刺客列传》)
⑤使者,指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的确,确实。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任凭,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
(2)shēn
同“伸”。伸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高考链接
(2021全国乙)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信用)于天下。/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信用)也。(《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四十、兴
①兴起,产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论语·阳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②发动。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③兴盛,昌盛。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④起来,起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⑤倡导。举笃敬,兴孝弟。(《荀子·王制》
四十一、幸
①幸运,幸福。汝幸可作诸王佐邪!(《晋书·王彪之传》)
②幸亏,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宠爱。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④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⑤期望,希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四十二、许
①答应,允许。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期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③表示约计的数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④赞同,称许。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⑤处所。江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江阴老父传》)
⑥这样,如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四十三、要
(1)yào
①关键,要领。辄能语其要。(《宋史·苏轼传》)
②重要。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③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春秋》)
(2)yāo
①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②要挟,威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③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求取。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四十四、遗
(1)yí
①丢失。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②遗漏。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③遗留,剩下。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
里行》)
④排泄(大小便)。然与臣坐,顷之三遗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2)wèi
给予,馈赠。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四十五、阴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其阴,济水东流。(《登
泰山记》)
②阴天,没有阳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③阴影,树荫。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吕氏春秋·察今》)
④暗中。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张衡传》)
四十六、致
①归还,交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
②到,到达。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③取得,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④招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⑤情趣,意志。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四十七、质
①以财物或人员作抵押。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
②同“贽”,见面礼。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③质地,底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④询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⑤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本质,本体。忠信以为质。(《荀子·臣道》)
四十八、治
①治理,管理。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圣人以治天下
为事者也。(《兼爱》)
②治理得好,安定太平。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至今治强。(《谏逐客书》)/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兼爱》)
③惩治,治罪。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④整治,备办。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⑤营造,修建。萧何治未央宫。(《汉书·高帝纪下》)
⑥讲求。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
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I)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四十九、卒
(1)zú
①步兵。泛指士兵。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②死。洵卒,赠光禄丞。(《宋史·苏轼传》)
③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差役之人。禁卒居中央。(《狱中杂记》)
⑤尽,终。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
(2)cù
同“猝”。突然,急遽。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五十、坐
①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②坚守,守定。楚人坐其北门。(《左传·桓公十二年》)
③座位。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鸿门宴》)
④犯……罪,引申为人罪、定罪。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
高考链接
(2020全国I)违制之坐(犯罪,定罪),若自朝廷,谁敢不从?(《宋史·苏轼传》)
据“诗词作家包老师”
©
ghyywx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4-11-07
浏览65
古代汉语文言文
登录后评论
1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