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活动即将来临,各位指挥官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此次活动,拂晓唯二的装母之一【光辉】也将要复刻,于是我决定趁此机会,给不太了解【装母】的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的科普介绍。本文仍然延续轻松易读的风格,以科普为重,不包含过多数据罗列叙述。
==============正文===============
装母,即装甲航母,特指一类使用装甲强化甲板防护能力的航母。准确的讲:与常规航母相比较,装甲航母在水平防护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垂直装甲提供的水平防护以及防雷带等防护都与常规航母相似。而对于常规航母而言,她们的水平主装甲都位于机库的下方,装甲航母则将这块装甲上移到机库上方,也就是甲板的位置。我们用如下剖面图对比即可:(图画的比较粗糙,具体比例略有偏差,只用作结构说明,“机库等”表示机库和其他常规舱室,“核心区”主要为舰船的动力舱和弹药存放点。)
讲到这里我们先避开一个常见误区:“装甲航母使用大量装甲,常规航母装甲就很少。”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其实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来,在垂直装甲防护上,常规航母与装母几乎没有区别。从历史实际上讲,像埃塞克斯和翔鹤这样的大型航母,垂直防护甚至比身为装母的光辉更好。(其实动脑想想也能理解,一艘航母如此昂贵,不可能抛弃垂直装甲防护,否则和裸奔无异)装甲航母真正与常规航母区别的地方,便是她们的装甲甲板。换言之,并不是随随便便叠甲的就能叫装母,装甲甲板才是装母的标志。
【小吐槽:拂晓给翔鹤与埃塞克斯的装甲均为中甲,而光辉与大凤则给了重甲。。看完上面的文字你就知道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了】
装母最早诞生于英国,光辉级航母是装母的开山之作。1935年埃塞俄比亚遭到意大利入侵后,英法与意大利关系快速恶化。为了维护自身在地中海周边的利益,英国航母将进入其中,由于地中海本身是一片狭长的水域,这难免会遭到来自地面机场航空兵的攻击,从而对航母造成巨大威胁。对比机场与航母,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问题:
陆基机场,陆基飞机性能更好,载弹量更大,可以多个机场同时发动进攻,遭到攻击也有较强的恢复力;
航空母舰,舰载机性能略逊,载弹量较低,攻击频率低,遭受攻击后极有可能失去起降能力,战斗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英国人心里清楚,弱小的航母一旦遭到陆基航空力量的围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装甲航母就在“能够抵御陆基航空攻击”的需求之下诞生了。
装母是一类强调被动防御的航母。被动防御,即强调依靠强大的防空火力和装甲抵御敌方航空攻击,与“主动释放战斗机”的主动防御相对。(在拂晓中,光辉的技能确实把【被动防御】体现的很好……又是加甲又是加防空的)
实战是检验装母是否真正耐炸的时刻。1941年1月初的一次航行中,光辉遭到空中小人的围攻,被数颗重磅炸弹命中。最大的一颗航弹达到2200磅,这个东西放在太平洋战场上足以对美系日系航母造成致命伤,然而这颗航弹仅砸穿甲板,根本没有砸进舰体深处。至此,经历了如此袭击却只受了轻伤的光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耐炸王”。
诚然装甲甲板让光辉级获得了可观的耐轰炸能力,但是这样的设计也让光辉级的载机量偏低。对比翔鹤(载机量84架)这样的常规航母,光辉载机量大概只有其一半(40架)。这确实有一部分是因为光辉在“叠甲”之后舰船的重心发生变化,不得不缩减机库大小来保持舰船稳定性。这几乎成为光辉级装母的一种通病,直到建造“不挠”号开始,英国人通过增加半层机库、削减机库侧壁防护等手段,使得其装母的载机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与常规航母载机量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削减了机库侧壁防护之后的装母,实际装甲使用量已经和常规航母相差无几,只不过人家把水平装甲抬高到了甲板而已。)但要注意,“叠甲”并不能算是导致机库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还要考虑到设计排水量以及停放方式等。比如光辉就是因为预定甲板系留的飞机很少(4架),因此载机量只有:机库36+甲板4=40架。而像日本的大凤,虽然机库不那么大,但依靠甲板系留也能达到70+的载机量。
英国的装母设计在美国与日本均得到认可。日本建造了大凤号与信浓号,美国则建造了中途岛级。当然,这些设计也并非完全照搬英国,比如美日装母就没有过多的机库侧壁防护。不同的国家自身的科技水平与战术策略,在建造出的舰艇上得到了最终的体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