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雷装巡洋舰 北上•大井】舰艇介绍与改进建议
==============前言=============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先感谢频道的各位对我上一篇关于【鱼雷】装备科普的支持与鼓励,半夜写完之后早上看到那么多朋友的点赞评论确实是很惊喜,也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确实还是有意义的。
       本来这篇文章打算就接在鱼雷科普的后面赶紧出的,不过由于某些生活中的不可抗力,腱鞘炎犯了(悲)以及我确实花了些时间构思这次的内容该怎么写(甚至把刚刚的限时远征忘了)所以拖到这个时间点才弄好。这次难写的地方在于【北上•大井】经历重雷装改造后,在现实中属于很理想化的舰船,实际根本没有什么战果。因此,这一次除了讲这俩角色原型的经历外,会更多写一些时代背景,和我对于看待装备的一些见解。这次文章将延续我一贯的风格,以历史与科普为主,不会包含大量舰艇数据。如有内容问题还请考据大佬们指出。
=========第一部分 舰船原型=========
        北上号与大井号并非自成一级的两艘舰艇,而是属于球磨级轻巡洋舰。球磨(kuma)日语中与熊同音,因此在拂晓中,未启用反和谐时你可以在图鉴里看见北上与大井属于“熊熊级”,也算是一个谐音梗。北上和大井采用轻巡洋舰常规的命名方式,即以河流命名,分别取自北上川和大井川两条河流。
       这里我也简单讲述一下球磨级巡洋舰。这一级舰艇共五艘(球磨 多摩 木曾 北上 大井),建造于1910s末期,基本在1920年完工服役,在当时是新锐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性能还不错。但毕竟是那个年代的舰艇,颜值上还是和后面那些舰桥美观大方的舰艇没法比。放张图给大伙自行品鉴一下吧
【同时,因为建造的早,这一级巡洋舰在1930s多少和咱们有点历史关联,具体不太便于展开来讲,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了解,希望大家理解。】
        总而言之,球磨级这款“在当时先进”的巡洋舰在步入三十年代后,随着造船理念变化和科技工艺进步,已然是性能不足。当时的日本为了满足自身的水雷战战略需求,便计划将球磨级中的木曾、北上和大井改造成重雷装巡洋舰。最终,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等因素,只有北上和大井完成了重雷装改造,成为世界海军历史上仅有的两艘“重雷装巡洋舰”。
      
       重雷装改造,北上与大井的舰船两侧被设置了延伸出船外的甲板以设置鱼雷发射管。原本的主炮以及旧式的鱼雷管、一些设备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新式的四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能够发射九三式纯氧鱼雷,这是日本乃至当时全球海军中相当优秀的鱼雷,航速高、射程长,且更具有破坏性。【美国史学家战后就把这款杀器成为“长矛”,这款鱼雷因此有“长矛鱼雷”的别称。(咨询室的题目哦,眼熟不)】改造后的两艘舰船,虽然主炮数量减少到四座,防空火力更是只剩2座2联装机枪,但俨然一副“鱼雷武库舰”的模样(人话:除了鱼雷基本没剩别的了),因为她们左右两侧每一侧都安置了5座四联装鱼雷发射器,共计40管。也就是说,单侧鱼雷最大齐射数目可达20枚!单侧20管鱼雷是个什么概念呢。就算是鱼雷武备见长的特型驱逐舰,以吹雪为例,也不过9管而已,足见其数目庞大。
(PS:我在鱼雷装备科普帖中提到过,鱼雷的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所以,北上若进行单侧鱼雷齐射,成本真抵得上一支航空队的飞机了。)
       就是鱼雷数量看着这么恐怖的东西,到了战场上却完全难以发挥。舰体的老旧让她们无法走上最前线,一挨打就只有见海龙王的份,只能在后方当跟班,也许在必要时刻可以和撒籽一样把鱼雷丢出去。实际上,改造后的她们甚至连一点战果都没有,仅仅是在1942年间随着舰队去太平洋上溜了几圈。很快,战争情况恶劣,日本人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把毫无意义的重雷装改造项去掉,移除了北上和大井的鱼雷管,将两艘舰艇作为高速运输舰使用。至此,“重雷装巡洋舰”这一巨大脑洞的产物,便如同昙花一现般,无了。
        就算卸下了重雷装兵装的重担,战争也没有停止。北上和大井此后穿上了快递员的衣服,作为高速运输舰在大洋上奔波。这也是这两位角色在游戏中的台词里经常提到运货送货的原因吧。大井的运气不太好,1944年被潜艇击沉了;北上则好些,活到了战争结束,还担负了战后运输相关人员的职责,之后被拆解,算是过完了坎坷的一生。【在战争末期的北上也有过疯狂的一面,就是被用作臭名昭著的“回天鱼雷”的投放与训练舰。“回天鱼雷”我当时并没有在鱼雷科普里提到,是因为人肉惯性制导实在有一些脱离常规武器思维了。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搭载了威力更大的弹头的鱼雷,而鱼雷的引导方式简单粗暴,就是让人坐在上面操控,雷爆人亡。如此疯狂的武器并不能让小日子“回天”,只是困兽犹斗,垂死挣扎。这种武器也并没有在北上号上面取得任何实际的成功】
(北上立绘,可以看见大量四联装鱼雷兵装,以及140mm单装炮。这款火炮在二战中已经较为落伍。同样的元素也在大井立绘中出现。)
小知识:除去游戏中常见的“送货”相关的台词,不知道有没有人好奇北上的这一句是在说什么呢?
这句说的其实是,1930年的军事演习中,北上号与阿武隈号发生撞击。该事故导致阿武隈号舰艏遭到重创,不得不维修更换更好的舰艏。(所以北上其实是对阿武隈很愧疚吧 毕竟把人家撞到头破血流了呢)
=========第二部分 历史背景=========
        北上和大井能够以重雷装形式被改造,不单单是一句“小日子想不开”就能概括的;伊势和日向被改造成航战,也同样不是“小日子脑洞大”这么简单的理由。
一款奇葩的武器装备为何能够诞生?若是没有对应的需求,我想是很难生出这样极端的造舰案例的。因此,虽然北上与大井的故事讲完了,我认为还是需要一定篇幅来补充完善一下这篇科普,让读者知晓重雷装巡洋舰诞生的源头,了解日本在当时的海战大方略。
        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在对马海战暴揍毛子,大获全胜,也极大影响了日本此后的海战思维与策略,提高了日本对于大型舰队的渴求。日本提出了充满雄心的“八八舰队”计划(扩充军备 8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然而关东大地震摧毁了天城号,也摧毁了国民经济,加之《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限制,日本建造更多战列舰的计划只能放弃。同时,华盛顿条约里对日本的战舰总吨位进行了限制,即美国:日本=5.25:3.15的吨位比。换句话说,日本造舰吨位没法超过美国人的约60%。感受到美国海军的巨大威胁,日本将美国定位假想敌,而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海军的大方略也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诞生了。这便是“九段邀击渐减作战”。
简单来讲,就是把对美国舰队的作战分成九个阶段,逐步诱敌远交近攻,一边削弱美国兵力一边为舰队决战作准备,最后在歼灭美主力后主动进攻。具体到九个阶段中,发挥重要削弱作用的便是日本寄予厚望的夜间鱼雷强袭战。北上和大井的重雷装改造便是在这样的一种需求推动之下产生的结果。(同理,伊势与日向的航空战列舰改造,主要是源自于中途岛海战中航空力量的折损。对于新航空平台的这一需求促成了航空战列舰的改造实施。)
        题外话:这套战略如今在我们上帝视角来看是十分理想化的,甚至可能会觉得,靠这种战略思维能击败美国人是异想天开。然而!大洋彼岸的优秀匹配机制发力了。美国早期计划进攻日本的的“橙色方案”,似乎有一些部分真的是顺着日本人的预想在走……在变幻莫测、暗流涌动的年代,军事战略部署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谁也摸不清谁。
=========第三部分 未来期望=========
        私货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给制作组看的。@非原博士@Felix作为你游需要改造才能获取的SSR型金雷巡,也是仅有的两艘雷巡,北上和大井并没有展现出与雷驱有过多的不同,反而需要资源积累进行改造,且油耗也较驱逐高一些,除了雷击值高以外特色极少。因此,我根据舰船历史提出如下的建议,可能有的脑洞也比较大,仅供参考。
       其一,北上与大井在历史上的武器配备几乎是完全一致,鱼雷管数量也相同。然而在游戏里,北上无论是技能倍率还是鱼雷数量都被大井压一头,甚至旗舰技也不如大井,而支援技二人则是完全同款。我觉得这是不太合理的。最好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同时,对于给予的buff上作出差分。比如,一个角色的鱼雷命中能减速,另一个角色命中能持续伤害等等。
(北上技能组效果几乎完败于大井)
        其二,技能设计可以给雷巡这种特殊舰艇开创特殊的模式。首先根据历史武器情况,经历重雷装改造的北上与大井只有两座双联机枪用于防空,其效果约等于没有。因此我们不妨给设想:这两位的防空炮位置改成鱼雷槽位,而技能能够释放的鱼雷数量则与鱼雷装备等级或数量相关。          其三,不应该对于雷巡的数值过分拘谨,这东西花了那么多资源改造出来,就应该有自身的长处。本身雷击值已经很天花板了,真正需要改良的也许是攻击手段。参考历史上脆皮身板没法上前线的定位,也许可以考虑增强支援技能。搞一个高额数量的鱼雷海,定个合理倍率都是能接受的。在支援技上做差分也不错,一个可以射数量少高伤害的雷,一个可以cd长但是一下射出铺天盖地的鱼雷…
总之,游戏里的雷巡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希望制作组未来能把加强雷巡纳入计划之中。
感谢大家的阅读!这次字真的有点多,内容上写的也有点乱,希望大家能理解!
2025-04-02
浏览685
⚓️历史考据
登录后评论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