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新疆省政府1951在全疆四地原有办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四所省立初级中学,奇台中学正式成立。1958年奇台中学在昌吉州率先办高中,升格为完全中学,并被率先命名为昌吉州重点中学。
1961年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名列首府以外地区排名第二,被教育厅再次命名为昌吉州重点中学。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得到全面的振兴发展,1981年被首批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所重点中学之一。
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千所教育实验学校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学校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千所教育实验学校、 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先进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5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现为自治区等级师范高中和精神文明单位,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发展荣光,学校已成为闻名全疆的历史名。
奇台一中已有120余年的办学历史,最早源起于1900年晚清奇台县政府的文昌宫办学,时任县令陈宪明从古城农工商各界筹集物资银两,先后建起了文昌宫、文庙、马王庙等文化场所,并业聘教书先生开始办学,所授课程为三百千千和《孝经》,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1908年办学成绩已列全疆府县第一,享誉全疆,受到了新疆省府的奖赏。
民国时期文昌宫办学在承继了清政府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成人的识字教育,在学制上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到1935年,具有秘密共产党员身份的王宝乾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奇台县县长,在他任职期间,将文昌宫办学改为民教馆办学,引进了新式教育,实行男女同班,并在学员中间宣传反帝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抗日义捐后援会,学子纷纷响应,走家串户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将募捐的大批物资送往抗日的大后方延安,奇台民教馆为抗日救亡添加了自己的心愿和力量,写下了爱国的精彩篇章。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庆祝抗战胜利,奇台县政府决定将民教馆办学提升为更高一级的办学形式,向抗日战争的胜利献礼,从而创办了古城模范学校。
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新疆省政府在全疆四地原有办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四所省立初级中学,奇台中学位列其中,1951年9月28日学校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由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签署的校长任命状颁发给时任校长李长荣,奇台中学成为了一所驰名全疆的省立中学,1952年中学内设简易师范班,在高小毕业生中招收一个班50人,经过两年的培养,1954年第一届师范生毕业,毕业生分配在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的中小学任教,推动了昌吉教育的发展,昌吉州成立时,奇台中学已经成为自治州乃至全疆教育的领头羊。
1958年奇台中学在昌吉州率先办高中,升格为完全中学,并被率先命名为昌吉州重点中学。学校荟萃了一大批全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教于奇台中学,先后有北大两名、人大硕士一名、清华一名、北师大七名、华东师大四名、川大一名毕业生分配到奇台一中,提升了奇台中学的办学质量,成就了奇台中学的伟业。1961年奇台中学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名列首府以外地区排名第二,被教育厅再次命名为昌吉州重点中学。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得到全面的振兴发展,1980年奇台一中高考成绩在全疆创造奇迹,特别是文科班34名毕业生全部被高等院校录取,进一步提升了奇台一中在全疆的影响力。1981年被自治区首批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实行内部激励机制,从各地招聘优秀老师,1986年高考升学人数突破80人大关,在昌吉州遥遥领先。从1990年起,先后有多名学生从奇台一中毕业走进了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校的大门。
1998年,奇台一中走上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全疆集团名校的发展道路。到2000年,全校高中班已达到36个班级,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千所教育实验学校称号。到2005年,全校高中班已达到54个班级,办学的社会效应得到了更广泛的承认,被全国教育教学研究委员会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学校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千所教育实验学校、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5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现为自治区等级师范高中和精神文明单位,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发展荣光,学校已成为闻名全疆的历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