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心理读书会《助人技术》
2025年4月15日 第四次共读
【我的收获】
1、文化是行为的约束(春节大年初一不洗澡);代代相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苏绣蜀绣、京剧川剧);基于共同目的的群体认同(校训、企业文化)。
2、文化的维度:A年龄和代际的影响,D发育,D残疾,R信仰和精神取向,E民族和种族认同,S社会经济地位,S性取向,I本地传统,N国籍,G性别。
3、中国文化:代际差异(与父母的生育观)、性别角色(男女家庭分工)、民族差异、孝道文化、面子文化等。
4、文化敏感性:对文化差异保持觉察和敏感
助人者需要考虑:
(1)当事人文化群体的一般经历特征和需求;
(2)当事人的个人经历特征和需求;
(3)基本人类需求——所有人共有的需求(例如:食物、住所、尊严、尊重)。
(4)留意“微歧视”(边缘群体的隐形排斥)
5、本土边缘化群体:城乡流动群体(农民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身份认同群体(LGBTQ),残障与特殊需求群体,文化与地域少数群体,弱势群体(单亲、失独、低收入失业、空巢),新兴边缘群体(网络成型、躺平内卷),其他特殊群体(受家暴女性、刑满释放、艾滋病)
6、助人者一方面要了解当事人的文化深刻影响当事人,另一方面切记想当然地假设求助原因。
7、不要偏离当事人的主诉问题!!!
8、文化胜任力、文化谦逊、批判意识。
【我的收获】
1、打分方式,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
2、在王岚老师的启发下发现评分可以改变;
3、时刻保持好奇心,为什么会这样呢?
4、当来访者抛出很多很多议题时,询问来访者最想解决哪一个?一次时间集中一个(感谢尹建梅老师,一下头脑通透)
5、当碰到不熟悉的很多议题时,可以咨询后进行查阅资料。
【我的行动】
保持好奇!保持热情!保持中立!
警惕:不做判断不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