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
频道主
嬷嬷在古代不同时期相同职位分别都是什么名字?
嬷嬷在古代不同时期对相同职位的称呼存在差异,主要演变如下:
先秦至汉唐时期
1. 乳母/食母:战国时期称乳母为"食母",汉代沿用"乳母"之称,属于宫廷女官体系。
2. 保母/慈母:西周时期设立"三母制度",乳母称为"保母",负责哺育贵族子弟。唐代宫廷则称乳母为"慈母"。
宋元时期
1. 乳媪:宋代文献中多用"乳媪"指代乳母,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宫廷乳母需通过严格选拔。
2. 嬷嬷:元代开始出现"嬷嬷"的称呼,但主要作为老年妇女通称,尚未特指乳母。
明清时期
1. 嬷嬷:成为乳母的专称,分为不同等级:
掌事嬷嬷:管理宫廷事务,如《红楼梦》中赖嬷嬷为贾府最高女仆。
乳母:专职哺育皇子皇女,如康熙帝乳母孙氏(曹雪芹曾祖母)。
教引嬷嬷:负责教导礼仪,如《红楼梦》中"老姆姆"角色。
2. 妈妈里:清代内务府档案中特指保育皇子的侍女,与嬷嬷形成分工。
特殊职能称谓
奶口:明代北京地区对哺乳期妇女的统称,需通过官方选拔进入"奶子府"。
阿母:汉代乳母别称,如《汉书》记载"阿母为子请封"。
乳媪:宋代对贵族乳母的雅称,如苏东坡文中提及。
地域差异
吴语区称祖母为"阿嬷",与乳母称谓分离。
北方方言中"嬷嬷"专指乳母,如《红楼梦》李嬷嬷、赵嬷嬷等。
这一演变反映了从等级制度(先秦)到职能细化(明清)的进程,乳母群体逐渐形成独立的社会角色。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5-04-25
浏览25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