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频道 - 中医养生 - 黄帝内经(47)
黄帝内经(47)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一咳大便出一点点,是大肠咳;放屁是小肠咳
肾咳,一咳小便就岀来(久咳)。只是咳嗽是初咳。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治咳法则:脏咳,还没有传腑,针其俞穴就可以了。可以是五俞穴的俞穴,还可是背部的俞穴。治腑咳则针其🈴穴。
例如一咳小便就出来。针膀胱经的合穴(委中),如浮肿了,代表伤到胃气了,治它的经针胃经的经穴(解溪)
眼睛看,耳朵听,嘴巴问,手摸脉即望闻问切四诊。
经脉游行不止,循环不周,这是正常,即常态。如一逆着走(气逆),就是病态。
寒客于脉外,寒刚缩,气血循环的速度减缓或者停滞不前;
寒客于脉中,卒然而痛。
一、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原膜之下(三焦油网)
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用热手按)
二、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也无效。
三、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
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血脉泣,脉泣则血虚
五、寒气客于厥阴脉,厥阴脉者络阴器。血泣脉急
六、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中间,
2025-10-05
浏览233
暂无评论
登录后评论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