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明朝廷之所以不断摊派加征赋税,根本原因在于朝廷当时的央地政府财政已经极度恶化了。内有中原,西北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关外女真人的后金又在辽东不断进攻蚕食,屡次入塞,大量劫掠,杀害大明京幾和直隶,华北,山东等地区的人口,基本摧毁了明朝北方的经济基础;又有西南少民多次叛乱。这些都严重损耗了大明的元气,差不多掏空了明朝原本已非常孱弱的实力。而当时明朝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如白银,土地等资源都高度集中在了全国少数地主官绅,资本豪强,宗室藩王,皇亲国戚等各地的大小利益集团手上。底层大众尤其农民普遍丧失了土地等基本生存保障,一遇天灾,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西北,中原各地饥民日益增多,流民数量逐渐变得越来越庞大,民众们饥寒交迫,困苦不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了无生机,于是便铤而走险,导致北方各地民变频发。明末政府严重恶化的财政危机还导致了北方九边重镇和内地各卫所被朝廷长期欠饷的官军士兵们也因生活所迫而纷纷哗变,逃亡,并最终加入了流民队伍,他们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技能和实力。变军和变民的结合,让本已内外交困的大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朝廷陷入了“起义—镇压—加征饷银—更多起义—更多镇压—更多加征饷银”的恶性循环中,它和关外的后金(满清)的不断攻打辽东,不断入寇大肆劫掠中原一起最终合力摧毁了大明朝最后的统治根基,使得风雨飘摇中大明王朝的覆灭的趋势变得不可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