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寺福地,面前三山环抱,四水归堂,背后峰峦叠嶂,后靠重重。
企石寺福地,面前三山环抱,四水归堂,背后峰峦叠嶂,后靠重重。 
揭氏烧香公,打开揭氏宗祠大门让我们进去参观。 
 
企石古寺,揭氏开族始祖从福建迁居时随身带来的神灵供奉在此。廉江县级保护文物。 
 
在廉江来说揭氏家族还是不错的,祠堂庙宇都被列入保护文物。说不定以后揭氏祖坟也列入保护文物。 
 
廉江就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已,应该是河唇那个罗州故城遗址 
 
 
 
廉江揭氏源流概述 
廉江揭氏始祖乃猛公六十代,福建连城始祖五郎公十七代之孙。五郎公为江西广昌一世祖瑱公九代孙也,公于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由江西广昌迁徙连城。而德秀公于明·嘉靖初年间从福建汀州府连城只身涉步,历尽艰辛,卜筑于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永平乡巡十都(现廉江长山那蒙村)。公深受先居于那蒙村温氏景清公垂青厚爱,为女相攸,许配始祖。始祖德秀公偕祖妣温老孺人,勤劳稼穑,开基创业,迄今近五百余载,蕃衍廿余代矣,近四万之众。德秀公之后裔遍居省内外100余条自然村及海内外诸多大中小城市。可谓人才辈出,族业兴旺,枝蔓中华,叶荣世界。 
 
始祖德秀公生四子,从黉、从文(止)、从英、从政。分为三支概述源流: 
 
 
一、从黉公支下 德秀公长子从黉公,猛公六十一代孙,为廉江支二世。生二子:进修,达修。进修公(三世)生五子,亘新、亘奇、亘万(止)、亘明(止)、亘超。达修公(三世)生一子,亘丽。进修次子亘奇公由那蒙村迁往黄埇村安居。亘奇长子开文公由黄埇村迁往田背村安居。开文公曾孙廷儒公由田背村迁马山村安居。达修公于清·康熙年间由那蒙村迁住塘蓬镇丰田埇安居。因环境地利不适应,亘丽公由丰田埇迁往石岭镇樟村坡居住。邻居朱姓人居住在叫珠玉城村,时遇年世乱,邀亘丽公搬来同住,后朱姓人少而穷,卖业外迁,该村改名根竹园村,亘丽公之后在此安居乐业。 
 
 
二、从英公支下 1、三世至九世迁徙概述从英公德秀公三子(二世),猛公六十一代孙,。生五子,桂修、囗修、权修、栋修、榜修。长子桂修公生一子:人瑞。桂修公由那蒙村迁往沙田口坡菠萝塘安居。人瑞公由菠萝塘迁往南教堂村安居。人瑞公猛公六十三代孙(四世)生四子:长开先(止),次开勋,三子开熙(止)、四子开烈。 次子开勋生九子:子麟、子濬、子荣、子淳、子瀛、子昂、子滜、龙光、子景。长子子麟公猛公六十五代孙(六世)由南教堂迁往长山镇福寿村安居;次子子濬公由南教堂迁往石岭新居美村安居。三子子荣公由南教堂迁往长山镇美禾阁村(现毛角村)安居。七子子滜公外流几代未详,自1976年前后到十四世杏星、杏帮等才知祖公由南教堂流徙各地辗转阳春河口龙门村委大垌田村安居。八子龙光公由南教堂迁往那交村安居。 
 
四子开烈公生四子:子旭、子治、子升、子光。子旭公于清·乾隆年间由南教堂迁往石板村安居。三子子治和四子子升公由南教堂迁往黄坭埇村安居,五子子光公由南教堂迁往那盘后安居。 开勋公之长子子麟公之子凤生公由福寿村迁往谢花村安居;次子凤仪公由福寿村迁往横州坡村(南)安居;三子泮风公、五子端风公由福寿村迁往禄福村安居;四子凤腾公由福寿村迁往榕树颈村安居;六子凤池公由福寿村迁往石陂角村安居。 次子子濬公长子凤友公由新居美迁往园下坝安居。 三子子荣公二子魁风公、五子维风公于清·雍正年间由毛角村迁往沙洞村安居;四子仁风公由毛角迁往路带水口安居,后来又从水口迁回毛角村安居。庠风、琇风公由南教堂迁往青平金花坪村安居。 
 
四子淳公九子煦风公由南教堂迁往桥头社村安居。步高公由南教堂迁往沙田口村安居。 五子瀛三子惠风公、子昂三子相风公由南教堂迁往广西沙陂榕树村安居。子昂长子圣风公由南教堂迁往北岸垌村安居。 子景公四子步云公由南教堂迁往青平牛路岭村安居。子治公长子彰风公由黄坭埇迁往高岭头村安居。 子淳公三子凤云公于清·乾隆年间(1770年前后)由鹿管埇村迁往东兴电河村安居。 子沂公三子凤辉、凤茂、凤卓公由黄埇迁往横州坡村(北)安居。 子汪公长子凤芝公由黄埇山心村迁往塘蓬瑶仔村安居。 开勋公支下凤仪公(猛公六十七代孙,八世)之长子宪伯公由福寿村迁往黄竹塘村安居。五子宪俊、六子宪振、七子宪参、八子宪佳公四人由横州坡迁往大炉村安居。 
 
凤池公八子廷仁公由石陂角村迁往上垌村安居。廷崇、廷奇公于清·乾隆年间由石陂角村迁往大木埇村安居。 凤翔公长子廷禹公和凤明公三子廷邦公由新居美迁往山华埇村安居。凤翔三儿廷道、廷举、廷玉公随母带于清·乾隆年间由新美村迁往上车坝村安居。 维凤公之长子正青、正保公等八兄弟由沙垌村迁往青平红漂木棉村安居。现有正保柱十二世胜基公,于1961年前后由红漂木棉村迁往沙陂榕树村安居,自1978年前后从榕树村迁往毛角村安居。其余的外流失或止,未祥。 莊凤公之二子正华、三子正邦公由毛角村迁往养公塘村安居,自1972年前后,因修水库,迁往张大表高嶂安居,到80年代多数从张大表迁回养公塘安居。少数迁往城安居;四子正香公由毛角村迁往青平罗庚圈居住,九世盛宗公、成宗公又从罗庚圈迁回毛角村安居。 敬凤公之子正乾、步乔公长子正中公由南教堂迁往那交村安居。 
 
开勋公支下宪仲公次子显宗公(猛公六十八代孙,九世)由横州坡村迁往谢花村安居。廷桂公长子岱宗(九世)公由禄福村迁往椎撑田,现大炉村安居;廷周公长子鸣传公由园下坝村迁往山华埇村安居;廷相公三子赓公(园下坝)、廷资公三子康公(山华埇)一起迁往吉水车田坡村安居。子濬公裔孙,1958年因是水库移民新居美村从迁往石岭安家村安居。子淳公之长孙万兴公之长在钧公、次子鑑公由南教堂村迁往高桥坝仔(现属红江农场辖)安居;子淳公之六孙正瑛公三子镗公之配带子由南教堂迁往黄埇村安居,四子锦公于清·嘉庆年间由南教堂迁往鹿鸣坑村安居。六子锠公、七子鈖公于清·嘉庆年间由南教堂迁往鰲头岭村安居。 
 
开烈公长子子旭之长孙廷璜公(猛公六十七代孙,八世)于清·乾隆年间(1763年前后)由石板村迁往青平横江村安居(现红江农场所辖)。后有廷璜之弟廷瑜孙崇甲公(十世)应廷璜公之后裔之邀,亦从长山两头塘迁往。 横江,与廷璜公之裔孙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子旭公次孙廷瑜公于乾隆年间由石版村迁往两头塘开居散叶。 子旭公之孙廷琟公(猛公六十七代孙),八世次子绅宗公于清·嘉庆年间由长山石板村迁往青平黄桐村村安居,子治公之孙廷欣三子敦成公于清·嘉庆年间由黄坭埇迁往路带岭村安居。 子升公之孙正旺之子宗贵公由黄坭埇迁往马山村安居。晟公由鹿管埇迁往竹树颈村安居。 
 
从瑛公次子囗修公生二子:人弘、人就。从五世后未知其情,72代(13世)衍亮公原居黄竹塘村,自1952年随母离异到塘蓬周湾村,该村黄姓人,即有一家几口,衍亮公姓揭,建有楼房安居,认归 修公的裔孙。 从瑛公三子权修公生一子:人畏。权修公由那蒙村迁往长山镇鹿管埇村安居。人畏公(猛公六十三代孙,四世)生一子:开昌。开昌公生四子:子诛、子泮、子漳、子沐。四子子沐公由鹿管埇迁往马屋地安居。子沐公三子凤卷公于清·嘉庆年间由马屋地迁往塘蓬牌村安居。 从瑛公四子栋修公生子一:人穆。栋修公由那蒙村迁往长山镇黄埇村安居。人穆公生五子:开章、开科、开成、开荣、开华。开章生一子:子泗。子泗公次子凤廷由黄埇迁往黄埇山心村安居。开成公生二子:长子沂,次子汪,子汪公由黄埇迁往黄埇山心村安居。子沂公之孙宪昭公长子骥公由横州坡迁往坡仔村安居。子汪公之孙正尧公于清·嘉庆年间(1815年前后)由黄埇山心迁往钦州大真板磨村(现王光营村)安居。宪南公于清·乾隆年间由石颈揭屋村迁往雷州双墩村安居。 
 
从瑛公五子榜修公生二子:人儒、人铎(止)。榜修公由那蒙村迁往长山镇踏南塘村安居。人儒公生五子:开泰、开仁、开义、开智、开礼。 开泰公生四子,子滋、子仁、子舜、子伟。长子子滋公之配带凤岳、凤隆两公由踏南塘迁往青平北立新金村(北立,现红江农场管辖)安居。 开仁公生三子:子梁、子振、子成。长子子梁公于清·康熙年间由踏南塘迁往金花坪村安居。开仁公带子振、子成两子由踏南塘村迁往温良村安居(子振公先到)。 季子开义公生六子:子周、子国、子凤、子彪、子能、子来。开义公于清·顺治年间由踏南塘村迁往石颈揭屋村安居。子周、子国、子凤三人随母从揭屋村迁往那飘安居。 
 
毛角村安居。72代(十三世)揭五(李文)(住毛角村)、揭十七(住鹿甘山村)兄弟俩流徙到印度尼西亚巴东安居。据了解在巴东建有莊园。印尼排华时归国,后情况详了解。二十(住毛角)廿八(住鹿甘山)兄弟俩于民国初流徙到新加坡,有子女,想回家乡,后来如愿。廿八死于新加坡,无嗣。崇琼公和崇乐公部分裔孙由黄埇村迁往石岭山华埇村安居。崇森公、崇实公于清·咸丰年间(1855年前后)由鹿鸣坑村迁往大塘尾村安居。崇莱公由黄埇村迁往黄埇山心村安居。崇模公于清·同治年间(1865年前后)由鹿鸣村迁往新居塘村安居。71代(十二世)盛基公由山华埇村迁往大塘尾村安居。盈基公由山华埇村迁往新居美安居。72代(十三世)绍曛公、衍清公于民国初期由鹿鸣坑村迁往龙门坡村安居。铭业鹿鸣坑村迁往加拿大安居。 
 
六十九代(十世)行标公,行七公(子国公之玄孙)于清·嘉庆年间由那飘村往钦州地区,未祥。69代(十世)行琮公、行瑄公由踏南塘村迁往大窝田居住,1949年后迁往黄埇村安居。行道公由踏南塘村迁往黄埇大塘尾安居,1949年后迁往黄埇安居。71代(十二世)超基于1949年后由大窝田迁往坡仔村安居。74代(十五世)骑龙由温良村迁往湛江市居住。 
 
三、从政公支下 从政公(猛公六十一代孙,德秀公四子,二世),生三子,迪修、选修、道修。公随父在那蒙安居乐业,现那蒙村偕为从政公之后裔。迪修公生一子:人龙,龙公生七子:元初、复初、明初、秉初、闰出、存初、培初。元初公(信宇公)生两子:理天、顺天。公携家于清初年间由那蒙村迁往塘蓬江岸垌村安居。培初公携子溍公于清·顺治年间由那蒙村迁往温良村安居。道修公生三子:人贤、人敬、人僯。人敬公之孙子通公由那蒙村迁往樟树山下村安居。 元初公次子顺天公之子宗参公由江岸垌村迁往樟树山上村安居。凤佐公由温良村迁往樟角村安居。 人龙公之孙子溍公生七子:凤开、凤尧、凤佐、凤齐、凤林、凤正、凤梁。凤佐之长子舜伟公由樟角村迁往玉田坡村安居;三子总伟公由樟角村迁往养公坑村安居。舜伟公长子勋公由玉田坡村迁往木棉坝村安居,三子兴公由玉田坡村迁往下碑村安居。 
子溍公支下行信公之子崇隆、崇敷由温良村迁往大陂头村安居。元初公支下,理天公之玄孙朝成、朝魁(齐家)于清·同治年间由廉江塘蓬江岸垌村迁往广西防城那梭埇瑾村安居。 七十一代(十二世)敏基公(朝成公之次子)由埇瑾村迁往上横隘村安居;七十二代(十三世)衍辉公之子,于民国九年由上横隘村迁往下横隘村安居;七十一代(十二世)基来公(朝魁公之孙)于1966年间由埇瑾村迁往那夏村委竹山村安居;七十二代(十三世)衍球公(朝瑞公之曾孙)于清·光绪年间由江岸垌村迁往石垌村安居;衍志公由养公坑村迁往塘蓬圩安居。从政公支下行字辈部分后裔分别从长山那蒙,玉田坂养公坑,大陂头迁往广西持白沙尼江安居,现计有200余人。 
始祖德秀公裔孙迄今已廿余九代,广居廉江市境内百余村庄,及省内和国内外诸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其裔孙纷纷外出工作、创业,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茂名、韶关、佛山、东莞、惠州、汕头、揭阳、江门、肇庆、中山、南海、顺德、阳春、徐闻、雷州等市县以及国内北京、天津、重庆、杭州、武汉、南宁、昆明、贵阳、柳州、北海、钦州等地,不乏上千户,近万人,在此,不一一列述。 自清朝以来,人文蔚起,登贤书膺策者,后先相望,尧然似出,名儒硕彦贤达商贾,层出不穷。今日之皇皇一族,兰桂腾芳,世泽长延,家风丕振。乃石城之为望族,中华揭氏之旺族也。 
猛公七十三代孙 揭汉初稿猛公七十四代孙 育文修稿  
2024-07-06
浏览82
作品发布
登录后评论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