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jo
频道主
聊聊针灸的那些事(五)
德道堂李氏中西医诊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刺手法
早期的针刺,就是简单地刺入和拔出。《内经》中对针刺的手法、时机等提出了一些原则。《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就是指针刺要讲究补和泻的不同,并应与气穴上气之开合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效果。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较原则地涉及一些针刺法,也指出:“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对每一穴位扎刺的深度、留针时间等都涉及了。
宋代。医家已很注意针刺的时机和手法,对人体内气血循环流注与外界时间变化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出现了“子午流注取穴法”。这是一种以时间为依据,按时取穴针刺的治疗方法。
关于针刺的补泻手法,如南宋何若愚《流注指微赋》中就是有“快刺”的用针方法:“初入主速,进出主缓”。此时补与泻的手法,已普遍应用于治疗的有:呼吸补泻:即患者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这是补法;反之为泻法。
重点来了,看看李主任的针法
提插补泻:在进针以后,针上下提插,先浅后深、重插轻提,这是补法;反之则是泻法。
捻转补泻:即针在插入或拔出过程中,把针体用力捻转,轻者为补法;用力捻转为泻法。
迎随补泻:在进针时,针尖顺经脉循行的方向插入操作,是为随,即是补;如逆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则是泻法。
疾徐补泻:进针慢而出针快,这是补法;如反之则是泻法。
开阖补泻:在针刺穴位后出针时,医者用手按住针孔,则是补法;如左右摇大针孔,则是泻法。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石子岭路11号(330天桥)
健康热线:15327661297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5-02-21
浏览30
德道堂骨伤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