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jo
频道主
聊聊针灸的那些事(一)
德道堂李氏中西医诊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中最具特色的精华之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文物得以见到,战国以前经络学已经形成。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部分《灵枢经》又称之为《针经》,基本上是针灸知识和实践的总结。
汉代的《难经》中,也有大量的针灸学的内容,此外,还有《涪翁针经》,三国时期吴人吕广《玉匮针经》《华佗枕中灸刺经》《明堂图》等等,但均以失佚,属实可惜。
但是呢,总有甘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鸿鹄客,晋代一位叫皇甫谧的先生便承担了这一传承的重任。
他把《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三部重要著作中的精华和有关针灸理论,实践的部分加以综合整理,再参考了《难经》中的有关部分,撰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亦称为《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经典著作。
敲黑板啊,最早的一部针灸学经典著作叫什么?叫《甲乙经》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甲乙经》有着泰山北斗的江湖地位,被尊为针灸学的主要经典,被古代的医学教育机构定位必修课,后世的针灸学著作亦都引述本书为论述根据。
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晋代以前关于腧穴的内容,首先是按部位,分线排列的,对每一穴的具体部位进行了叙述,并涉及其主治的病症,反映了晋代以前的腧穴治病方面的水平和真实情况。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甲乙经》:“考《隋志》有《明堂孔穴》五卷,又《明堂孔穴图》三卷。《唐志》有《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今并亡佚,惟赖是书存其精委,且节解章分,具有条理,亦寻省较易,至今与《内经》并行,不可偏废,盖有由矣。”其在我国针灸发展史上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代的针灸著作,有甄权,甄立言兄弟分别著的《针灸钞》三卷和《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及《古今录验方》等,最为集中反映唐代针灸水平的,当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的有关篇章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四十卷。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九,三十专门论述针灸,孙思邈对针灸颇有研究,他除了以针刺灸疗各种病症外,最大的特点是倡用所谓“阿是穴”这是在《内经》“以痛为腧”的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穴位名称,随病而变化,无固定的穴位或经络,后世一直遵循这个原则,并发展为天应穴,不定穴等。
唐代针灸科的发展,以及实际诊疗中的需要,使得太医署有必要专设针科一系。其所学习之内容,有明堂脉诀,神针,九针的使用方法,并以《黄帝针法》《甲乙经》为基本教材,系内设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这也是用学校的方式大力培养针灸接班人的开端。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石子岭路11号(330天桥)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8:00
周日全天休息
健康热线:15327661297
- 下载图片
- 复制图片
2025-02-21
浏览45
德道堂骨伤
登录后评论
点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