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来我所有的童年似乎终结在那一刻。幼儿时某个珍爱的玩具弄丢,或是某个向往的文具未得,又或是某个想去的地方未达,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都会引起孩子大闹其别扭。母亲安慰有时卓有成效有时无果,那第二种情形下她只好放弃安慰转而让孩子自行消解。母亲对同样关心着孩子的父亲会这样说:“别管他,过会儿就好了”。她那时可能并不知道孩子会固执地将这句话听进去,或者是觉得此为实践检验出的真理被听见也无所谓,但孩子并不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应该是理所当然。明明当初是那样地喜欢那个玩具,怎么能让这种不舍只存留于今天晚上。难道说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自己就不得不接受这个昨天的自己还不满意的情况吗。不想让时间成为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者,孩子便决定要永远记住失去拥有挚爱的玩具的可能的时刻自己的痛苦和不甘,至少在明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自己还会记得那种深入骨髓的感受。只有短时的叫情绪,而长时间作用便成为情感。回想起来我的所有的童年终结于听到母亲说的那一句“过会儿就好了”,以及自己暗地里设下的小小决心——明明是那样喜欢,怎么能只让它存留于今天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