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行最大的误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下手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的意见是听息调息,或是守丹田,等无欲勃起,则代表一阳初生,要行采药炼药之功等等。而对应到我们丹道实修上,这并不是正确的路线。

熟读丹经的人可能知道,丹道修炼主要是以元神驾驭元精元气而行的,我们首先需要见性,见元神,然后通过元神来炼精化气,不是在肉体上搬弄功夫。

而什么是见元神,有人说无念就是元神,有人说看到白光就是元神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见元神的标志。

我们在见元神前,会经历一个止息的过程,随着静坐下去,外呼吸若有若无,随后停止而生内息,内息阖辟往来,直至虚极静笃,而后玄关开窍,泥丸炸开显化元神。凝此元神入气穴(气穴非丹田),元神蜇伏在气穴大虚空里,虚空中生阳气(白雾)而结胎息,神息相守下去,先天精气会自动入体冲动阳关(此处是否无欲阳举与不同丹法对阴跷的处理有关),才会一阳生,然后我们开始辨水源清浊而采取炼化,抽铅添汞,整个过程,都是在先天虚无之态完成的,不存在后天的感知与呼吸。上述才是正统的产外药的修炼过程。

上面一些人提到的守丹田勃起,和正确的路线是完全不符的。我们强调的守丹田下手,主要原理是借助丹田与命门相通(命门为两肾枢纽,两肾藏肾精),意识促进丹田命火活跃,可以将肾精快速转化为后天元气,通过充足的元气所产生出滋养熏蒸酥痒的效应(刚开始守丹田,表现出的气感效应主要是温暖感,随着元气越来越足,则会表现出像烟雾一样酥痒暖融快美难言的极度舒适感,我们意识受此气滋养,很快就会进入无念无思的入静状态),让我们的心神出现“常似醉”的美妙感受。之后神气不断相守相依,从而进入内息的境地,从而开始走向返还见性的道路。

而很多年轻人,肾气较足,但没有入静的根基,心意不清而守丹田,很容易丹田火躁,蒸腾肾中精气大量出离肾宫,自然催生阳举,实际上,这是肾气加速挥发的产物,就像男人有欲而勃起一样,本质都是在消耗肾精,并不是丹经所讲的“先天精气入体 一阳来复”这个过程。

凝神入气穴而出现的阳举,是先天精气入体的延寿效验。而后天意守丹田导致的勃起,只会出现肾亏的减寿效验,以至于表现出脸红而不润,上热下寒等症状,都是因此而起。肾虚则肾阳无法温煦脾阳,脾阳不足则运化失调,水湿横行,加之丹田燥火伤阴,阴阳两虚痰湿内阻,这就是练功所致的疾病。
2025-04-30
浏览58
登录后评论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