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异常
请检查网络设置后重试
重新加载
丹道修行
112
成员
登录后加入频道即可发帖
0/1000
不选择版块
发表
全部
资源分享
交流共进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5天前
消灭“识神”,培养“元神”,方为真实工夫。 丹田发暖,虽属后天,然亦有相当效果。医生治病,即后天之作用,其明证也。
后天之精气神,一转而为元精、元炁、元神,则与天地之元炁合一,而还我本来之面目矣。
药者,精气神之所化也,必虚极静笃,一念不生,始有药可言,有药可采也。
得药以后,渐炼渐凝,则结丹矣。念若不空,丹从何而结哉?口中甘津,愈多愈妙,徐徐吞咽,自然化炁。万念皆空,始可与言“命功”。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6天前
静坐时为什么会出现刺痛麻痒等排病反应呢?
这是因为我们体内的自我调整机能,古人讲过心主神明,心神会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我们内在的五脏六腑运转与经络气血运行,外在的视听言动思维意识,都是心神所主导的。所以我们闭目入静时,心神是会主动给我们调理身体的,周身经脉哪里不通畅,五脏六腑哪里比较虚弱,心神都会慢慢给我们调理到健康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入静时会出现一些排病反应的原因。
而在心神给我们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我们身体内部是处于正邪交攻的状态,所以不可能体现出安稳的入静效应,即使勉强入了静定,也静不深,静不久,会感觉有什么拖着自己一样。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5-01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5-01
入静的基本思路
在修行方法上,不管是哪家理法,都强调要收心入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我们道体造化世界的顺序,即是按照虚生神,神生气,气生形,形生精而衍生的。这其中,神即是源于虚空的,而清静则是其本源状态,所以入静是我们修炼的第一目标。只是根据不同功法的要求,入静的层次不同。
什么是入静的层次呢?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生活办公劳累时,习惯性的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放空大脑,享受体内放松的舒服效应,一段时间后,睁开眼睛,很快就感觉神清气爽起来。这就在我们生活劳累时的松静效果,虽然程度不深,但依然是入静。再比如,我们打坐时,感觉呼吸若有若无,心中一念不起,也是入静的效应。又比如,我们的外呼吸完全停止,内息阖辟起伏,心中极度清醒而毫无念头,这同样是入静,只是层次上,比前两者要深入。所以,在我们修炼中,入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贯穿始终的要求,只是不同的入静程度,会体现出不同的身心效应,但我们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30
丹道修行最大的误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下手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的意见是听息调息,或是守丹田,等无欲勃起,则代表一阳初生,要行采药炼药之功等等。而对应到我们丹道实修上,这并不是正确的路线。
熟读丹经的人可能知道,丹道修炼主要是以元神驾驭元精元气而行的,我们首先需要见性,见元神,然后通过元神来炼精化气,不是在肉体上搬弄功夫。
而什么是见元神,有人说无念就是元神,有人说看到白光就是元神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见元神的标志。
点赞
评论
1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29
丹道首在守窍, 守窍工夫,犹系马有桩,容易下手。不守窍工夫,虽至妙也,然杂念纷纷,无桩可系,初学则克念极难,但意志坚强,何念不克,故亦在人之努力何如耳。不守窍,亦有口诀。“无为亦有工夫在”,君岂不闻乎?
萧天石先生玄宗要旨云:“守窍入手易,最后证果难,不守窍入手难,最后证果易”。此洵笃论也。曩上海创办“仙学报”诸公,亦多谓守窍工夫,难期有成。足徴邃于仙道者,所见皆同。
守下丹田者,精气集中下部,所以容易漏精。 李涵虚“三车秘旨”一书,语多精辟。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28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1078-1191)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
“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气”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25
读龙门之道言浅说篇上
《道言浅说篇》,虽然是浅说,但是纲领性的文章,之所以说浅说,是因为没有说得那么细。从起步筑基到最后还虚,以及修行方面的注意事项,其实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读伍柳的后几本书如果有次序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这篇《道言浅说》。
伍师指出重点:"予欲为众浅说之,以发明前圣之所未发者。前所未发者亦多,如炼神还虚之理,如炼精止火之机,如辨采药之何为真精,如剖周天之何为大、何为小,如超脱以五龙之捧,如常定喻乳哺之养儿皆是。今皆有发明精切语。"
点赞
评论
2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24
《修真辑要》(吴非空 述)
余每莅台北,必与吾辈道友畅论道妙,爰将当日所记缀此,以供同好参证云:
脐下一寸三分,并非丹田,亦非炁穴,与河车道路似不相涉。死守此处,易致诸患: 一曰积气不散,易成痞块; 二曰精关松弛,容易遗漏; 三曰阳气发散,汗泄不止。 以余观之:上至无极,下临无底,始为真正之炁穴也。其精微处,请细参之。
凡守窍之法,俱不可执著死守,否则皆难免致病。若能若存若亡,勿忘勿助,知而不守,不守而守,轻松自然,行所无事,斯则妙矣!
点赞
评论
分享
卡爷修行笔记
频道主
04-23
“伍柳仙宗”一书,宜真参实悟,一字不可轻易放过。此乃求长生之正路工夫也。
伍柳工夫,人虽谓之烦难,然工夫必有层次,讵可一蹴而几?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可见仙真,亦由铢积寸累而成者也。
“死在生前方是道,圣居凡内便为仙”,盖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道心若生,则进而六通具足,形神俱妙,从心所欲,亿万化身,虽居廛寰,名列仙籍矣。
炼至不漏,即佛家所谓“罗汉身”矣。凡由太极拳等法练成之“马阴相”,一片纯阴,不能化气,并非正路之工夫也。
点赞
评论
分享
公告
暂无公告
直播
暂无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