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诚”,更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德性和素养。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是一个人没有丝毫虚妄的真情,此情即是原本廓然大公无私的仁爱之心。“秉此无私、仁爱之诚心,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无不可化之人”,因为至诚可以格物,可以感动天地,可以感化异类。佛法中有“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的事迹,都是一念的仁爱之“诚”所感召的。《中庸》又说:“不诚无物”,一个人如果言行诡异、自欺欺人,他还会有什么呢?很多的小孩子都读过“狼来了!狼来了!”的骗人故事,那么简单、明白的说喻,正是告诉我们“不诚无物”。做人不诚实是不行的,一个虚假不实的人,最终受害的是他自己。聪明虽好,不如有点智慧。世间智慧虽高,不如具有“无师智”、“自然智”的“般若智”,因为智慧越高,越接近大公无私的“仁爱”本心。